大行存款利率再迎下调
money-game
这两年来,实际上各大银行一直都在下调存款利率,我记得光去年上半年就下调了两次。相关部门对存款利率的下调,实际上还是在对存量资金进行调整。毕竟经济大环境让企业和个人的储蓄欲望更加强烈,对企业来讲,这意味着投资和加杠杆的欲望越来越低,对个人来讲,这也影响到了居民消费。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不断降低存款利率了,但是后续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依然没有踊跃拿出储蓄去投资和消费,这里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恐怕不是下调存款利率能解决的。
谭浩俊
广发证券刘郁团队5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26.6万亿元,较4月30日增长4000亿元。4月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曾大幅增长1.2万亿元。
银行理财规模扩大了,就意味着储蓄规模下降,滞留于储蓄账户的资金,一部分转移到了理财账户,此前外界关注的中国居民还是“爱存钱”的观点,能否在这样的变化中发生改变,也值得关注。
确实,储蓄账户滞留的资金越来越多,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在经济迫切需要消费来拉动的大背景下,储蓄账户资金越多,问题就越严重。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居民消费,将储蓄资金转化成消费资金、市场需求、居民购买力,从而有效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这次的储蓄转理财,是否意味着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要将储蓄资金转化成消费潜力呢?显然,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变化。储蓄转理财,只是资金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从一种形态的储蓄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储蓄,是从银行的这个账户转到了那个账户。更直接地说,就是给居民增加了一点投资收益,从资金本身来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作用。
殊不知,眼下最急需的并不是资金形态的变化,而是资金作用的发挥,是储蓄资金能否转化成消费潜力,亦即居民是否愿意把手中的钱拿出来消费,将其变成现实的购买力。哪怕进入股市,也比在银行内部打转要好。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广大居民还没有能够从“储蓄”的观念中跳出来,将资金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
这也意味着,银行所采取的这种“腾笼换鸟”策略,并不是促进储蓄资金消费的手段,而是应对资金可能转移出银行的做法,对资金作用的发挥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率。自然,从促进消费、扩大需求、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实际上,对眼下的银行来说,手中能够掌握的资金已经非常充裕,特别是居民储蓄,已经成为银行最具保障功能的基础资金。但是,如何把这些资金花中去,如何让居民储蓄资金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仅仅满足于将储蓄资金转化成理财资金,那只能说明银行在如何经营方面是存在问题的。恰恰是,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银行做好资金运营文章,而不是资金挪腾工作,能够对经济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如果银行不能给予企业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而只习惯于挪腾资金,就失去应有的作用与效率了。
要知道,广大居民所以重拾储蓄习惯,并不是他们不想消费、不愿消费,而是不敢消费。如果资金运行状况更好一些,如果就业的空间更大一些,如果收入增长更有保证一些,广大居民的消费动力就会被激活,消费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而广大居民把资金集中到储蓄账户,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银行能够把他们存放在银行的钱能够用好用活,能够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从而给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就要求银行,不能只会挪腾资金,而要经营资金,要发挥资金在支持经济发展、企业脱困方面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饱受资金压力,如果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银行的支持,无疑对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业与消费这道扣子需要银行来解,而不是广大居民。居民解决不了,他们只能把钱交给银行,由银行来帮他们完成帮助企业的任务。只要解开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扣子,居民就业就会有保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就能充分发挥,生产与消费、经济与金融、储蓄与发展的关系就能理顺,就会产生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股市也会因此而活跃,资金的投资渠道会更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
那么,银行能走出储蓄资金内部循环的套路,从银行内循环、小循环转向经济外循环、大循环吗?能在螺蛳壳里做出道场、让资金飞出银行,进入生产领域、经营领域、流通领域吗?如果能,就能产生良性循环,螺蛳壳里也就做出了道场。反之,则仍然是在银行内部打转,无法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
微生物
通缩!
Steven625
實在 太需要 鼓勵「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