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中国经济恢复态势良好
谭浩俊
6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3年中期)上表示,宏观调控的重点要针对经济生活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要的是帮助微观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出台宏观政策宜早不宜迟。
作为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主任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更契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眼下的中国经济,确实呈现良好恢复态势,特别是宏观经济数据,即便有些波动,仍然不能改变持续向好的积极趋势。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持续向好态势的背后,又存在着宏观数据更好、微观数据较差,基建投资较快、生产性投资较慢,国有投资热情很高、民间投资积极性不强,大宗消费火爆、居民消费不㕵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宏观与微观之间还没有完全协调,微观恢复滞后于宏观恢复、民营经济恢复滞后于国有经济恢复的矛盾比较突出。
这也意味着,在经济恢复问题上,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宏观与微观不协调、不同步问题。否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全面恢复,影响经济进入有序的复苏通道,影响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广大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同时,还会影响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影响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者创业创新动力。
众所周知,无论是消费还是民间投资,一般都是表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因为,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直接面对消费市场、面对广大消费者的,他们生产的产品,也都是终端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消费市场需求状况如何,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生产者的发展状况。如果市场兴旺,需求强烈,终端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状况就会很好,生产经营就会十分顺畅,对就业等就能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直接影响乡间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就会不协调。
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市场的状况并不是很好,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困扰着终端产品生产者,广大居民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充足的、积极的消费欲望。一方面,有的居民想消费,没钱消费。表现为消费能力不足,无法对消费市场形成有效拉动;另一方面,有的居民有能力消费,或不想消费,或不敢消费,前者是真正具有消费能力者,消费水平已经很高,没有持续消费的动力。后者则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政府则持续出台住房消费政策的影响,内心处于矛盾之中,人为压制了消费动力。
也就是说,消费市场不振,从居民的角度来看,有消费潜力可挖,但在政策上并没有完全具有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动力和消费热情。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过度动作、过度刺激,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要再出台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才有可能让广大居民重拾消费信心。
民间投资不振,也是当前微观经济恢复不佳,微观经济仍显得比较疲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民间投资不振,也与消费市场不振,需求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消费市场恢复较快,终端产品需求扩大,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然而,从投资政策的选择来看,为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部署,都是侧重于基本建设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而很少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出台强有力的拉动政策。譬如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钱,拿出一部分发给低收入人群,可能对消费市场、经济恢复的效应比基础设施更大。再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发放消费补贴等,可能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作用也会很大。一旦消费市场活跃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欲望、投资信心就会增强,发展预期也会增强。
也就是说,过度投资基础设施的做法,应当纠正,应当转向重视消费市场、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更多的是生产性投资、微观投资,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如果不能调整,会让经济恢复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
所以,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宏观好、宏观差,宏观恢复快、微观恢复慢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帮助微观经济、中小微企业,让中小微企业也步入到有序恢复轨道,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步入复苏状态。
汪杰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出现贬值,连续突破6.90、7.00、7.10和7.20几道重要关口;6月28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突破7.25,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市场被极度悲观情绪笼罩。
2022年12月,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全国范围内有序放开带来国内外各界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极大期待,毕竟三年疫情对于国内经济特别是进出口外贸领域影响甚大。因此,尽管一直处于美联储持续加息的不利境地,但是由于全国全面放开带来的巨大利好,各地居民“报复式消费”刺激和市场“只争朝夕补回损失的三年”干劲,离岸人民币汇率自2022年10月25日盘中触及自2007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制度改革以来新低7.3746后迅速回升,并于2013年1月16日到达近期最高点6.6971,市场一度对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6.50关口充满期待。
可是,好景不长,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春节前后一波“小阳春”后,从二季度开始呈现增长基础不牢、复苏乏力态势,加上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和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导致人民币汇率新高后迅速又开启一波凌厉贬值趋势,而且从当前走势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一轮贬值尚未有结束迹象,未来人民币汇率下限会在哪儿,7.50还是8.00?央行会不会出手?什么时候出手?以及什么样方式出手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虽然官方一直坚信人民币汇率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背后逻辑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部需求收缩、外部供给冲击、普遍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际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自去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相继多次大幅加息,近期全球主要央行也均暗示有必要进一步加息以遏制过热的经济和顽固的高通胀,加上央行近期下调OMO、MLF和LPR等核心市场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普遍下行,让人民币汇率极度承压。作为人民币汇率最重要的风向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已经充分显示这一点。
就目前观察来看,央行尚未有出手进行公开干预迹象,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环境看,若不进行适当干预,人民币汇率下行趋势很难再年内扭转。也许,与其放任贬值到最后被动干预,不如现在就当机立断采取有关措施主动让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上策。
其次,虽然大部分人都在期待央行进行市场干预,但是靴子什么时候落地确是未知数。尽管在6月初一度市场传闻央行进行公开干预,但是传闻并没有实际兑现,同时传闻没有落地并不代表央行无动于衷,也许央行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间窗口。只是不知这个时间窗口是离岸人民币汇率达到7.50预警线而立即采取行动,还是根据美联储在下一次议息会议上决议结果后见招拆招,或者是根据市场各界甚至高层对于市场的反映再临时出手。
不过,可以善意的揣测是,央行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在谜底解开之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洞察其意图。就目前的形势看,央行大概率会采取行动,只是时间窗口、具体措施尚未可知罢了。
最后,一旦央行出手,效果将会几何呢?
先看一些数据。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同比增长0.5%。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在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利好出口和美国商务部升级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利空进口等情况下,进出口总额若按美元计价不增反减,出口增幅也不甚明显,贸易顺差反而大幅收窄。这本质上反映后疫情时代,外贸出口因为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增加,面临东南亚、东欧和墨西哥等外部地区的激烈竞争。
许多年以来我国虽然都是世界的第一大国,但是实际上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虽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在这其中却没有技术含量非常高产品,许多都是可以被其他国家所替代的,这是导致我国外贸订单不断被其他国家和地区蚕食的主要原因。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目前人民币贬值带来商品价格优势,勉强能够维持当前出口份额不至于下降明显,若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大部分商品以人民币计价之下,价格优势荡然无存,汇率损失几乎可以完全吞噬目前微薄的出口商品利润。除非外管局、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出口型企业更大的出口退税、换汇补贴等支持措施,否则对于目前处于困难期的外贸导向性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时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百姓普遍消费能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弱,内循环驱动发展模式遇到瓶颈,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思路一时间估计很难有效落地。
在这双重打击之下,外贸出口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极大考验。而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目前也处在历史上少见长期时间下行周期中,“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论断一时甚嚣尘上,因此,央行在考虑这次出手时,必然会慎之又慎,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必须通盘考虑,全面评估潜在风险和实际得失,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真正力挽狂澜,挽救国内宏观经济!
已注销用户
演讲的场合是在夏季达沃斯会场上,夏季达沃斯虽然没有冬季达沃斯级别那么高,毕竟有很多国际性企业和媒体在,在评价国内经济整体局势的时候,自然表达要更加乐观一点,比如说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恢复态势会高于第一季度等等。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要看到,在整体态势之下,消费市场不振,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不断上升等等,都是比较危险的信号,在看到整体态势之余,这些关键因素更应该引起注意。
周康林
宏观政策需要体系化,需要出组合拳,不能过于短时和局部性,支持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