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药不对症”,导致众多央行加息没能压制通胀

2023-07-08 17: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自2022年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开启了异常激进的加息周期,但到目前为止,通胀降温似乎有限。分析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对通胀最严重的经济部门造成实质性影响。 | 相关阅读(Wind万得)
47
谢瑞佳

谢瑞佳

活在当下

这些经济学家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从一国政府的角度去遏制通胀,个人感觉调整利率还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已经很难从供给端去管控物价,也很难从需求端口去管控需求,这些都过于微观了,是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很难操作的。

经济学家只是分析了问题,但似乎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是经济学家们一贯的德行。但站在政府决策者的角度,能够使用的政策几乎就只剩下了货币和财政两套政策。倒不是说美国政府没有能力去通过其他办法来打压价格,只是这样的成本实在是太大。譬如原油价格,美国一直游说欧佩克增产,但却事与愿违。

26
兆古子

兆古子

管理专家,书法家,作家

关于美欧等国通货膨胀,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央行激进加息的方式,降低或消除通货膨胀。因为考虑到这件事跟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我还是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过央行加息来降低通货膨胀,这应该只在正常情况下是有效的。什么正常情况呢?就是市场自由竞争,资金自由流动,全球贸易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因为通过加息增加资本价格,减少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减少购买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而促使物价下降。
但现在的整个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由于美国欧洲对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实施多项制裁,以及对中国这个高效且成熟的制造大国采取了“脱钩”的方式,不只是科技交流脱钩,而且是贸易脱钩。这个贸易脱钩不限于高科技产品,也包括日用消费品供应链脱钩,以及欧美政府主导的要求欧美本国企业重建供应链,把加工地点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或转移到发达国家本土。
这实际上导致了整个全球自由市场经济的人为扭曲。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特点就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企业自由选择供应链。通过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发挥全球市场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最终,整个世界市场呈现出总成本最低化。为什么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全球贸易自由化?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发挥各国家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最终达到整个市场总成本最低。
因此,当前美国欧洲的通胀,它的根本原因是供给端导致的,就是具有“比较供应优势”的低价格和高性价比的供应端(主要是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中国),被人为的脱钩了。欧美政府试图人为的把中国这个供应端从发达国家市场的供应链里面“排挤”出去。
这就违背了自由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规律,一方面是供给端的结构不平衡了,另外一方面就是供给端出现了一种非自由竞争的价格升高。这还只是产品加工方面的情况,而现在又叠加上了俄乌战争导致的整个石油供给价格及其他大宗物品(如粮食)供给价格增高。
这样的供给状况,传导到整个市场的消费端,就呈现了消费品价格增高。不仅如此,这种市场终端价格升高最终会传递到所有的产业。比如我本人的经历,我的儿子目前在美国读硕士。他的本科也是在美国读的,本科每年要花费40~50万人民币,现在读硕士每年花费70万~80万人民币。这些钱主要用于缴纳学费。由此,我也深刻感受到美国物价居高不下。
所以,要解决欧美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按简单化的思维处理,靠简单加息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扭曲整体市场经济。欧美国家要消除通货膨胀,必须超越意识竞争的分歧,重新回到整个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立场上来。
我想,欧美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应该并且一定会最终意识到这一点。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的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是一个长久的甚至可能是永恒的现实存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民,都是在追求幸福生活,追求思想、交流和贸易自由,追求人类社会整体的最优解决方案。
从过去的人类历史的发展看,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这种多元化的分歧,也产生了一种基于意识形态的竞争。意识形态之间的自由竞争,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同的国家会从他国的意识形态当中,去学到一些可能恰好是“自己短板”的理念或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这样的事情过去已经发生了,现在正在发生,将来也一定会继续发生发展下去。
谁能证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自由竞争,这一定是坏事?正如在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是一件好事一样,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竞争,也许是一件好事。当前,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有了互联网的平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智慧和选择呢?
(兆古德雪的原创文章)

17
了凡

了凡

普通老百姓,(不)瞎说大实话。

新闻稿是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吧。经济学家的观点都有其正确性。毕竟引发通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又因行业不同而不同。所以仅用加息这一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无疑是“一刀切”政策,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大宗商品的价格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绝对没错。大宗商品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说白了就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生存之本的价格都上升了,日子还能好过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成本和投资成本上涨,从而影响企业生存能力,最后负面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也影响其价格。而供需失衡的因素又特别广,比如自然灾害、疫情、政策变化等,这会导致大宗价格上涨。全球经济增长也会推动大宗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当前是全球经济衰退,大宗价格因此会下降一些,但由于其他因素制衡,总体还是上涨。最后汇率会影响大宗价格。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大宗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会导致美国大宗价格下跌,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此外还会抑制经济活动,对大宗需求减少了也会抑制通胀。总之,央行加息只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所以效果不佳。

西方经济体向服务业转变使得货币政策对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也是没错的。抑制通胀的手段很多:紧缩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打击垄断等。对服务业有效的政策则是1.结构性改革。包括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效率(改革劳动法、提供就业培训、促进劳动流动性等)来减少劳动力成本;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成本上涨压力。3.加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削弱垄断企业的定价权。此外我认为还可适当降低服务业的企业税收,这样可以刺激市场竞争,让市场结构更加分散。欧美服务业的垄断是非常严重的,让竞争激烈起来有助于打击垄断。

总之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头管理,费时费力,不是一刀切的加息政策可以解决的。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