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拟回购7.6%股份,重罚之后蚂蚁前景如何?
杨波
阿里巴巴联交所公告,蚂蚁集团将召开股东大会,以批准(除其他事项外)蚂蚁集团向其全体股东回购不超过7.6%股份的议案。拟议股份回购价格代表蚂蚁集团估值金额约为5671亿元人民币(约784.8亿美元)。据了解,此次回购的股份将转入蚂蚁集团公司员工激励计划。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考虑是否参与拟议的股份回购。
1、根据蚂蚁集团的最新回购方案,公司估值誉为5617亿元人民币,折合785亿美元,阿里集团正在考虑参与股份回购,此次回购的股份将转入蚂蚁集团公司员工激励计划。在靴子落地之后,这次回购计划会成为蚂蚁集团的新起点吗?
2、首先,这个回购价格确实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让老股东打了“骨折”,三年前,蚂蚁集团的最高市场估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再久远一些的2018年C轮估值也有近万亿(9600亿元人民币),这也凸显了资本市场的残酷性,即使是在一级市场上,曾经的钻石也会变成青铜。
3、从回购估值来看,C轮及之后的投资机构,参与此次回购计划无疑是血亏,很难对LP有所交代,因此,愿意参与此次回购的,恐怕也只有阿里巴巴集团这样入股时间及早的股东了。
4、从稳定蚂蚁发展信心的角度,阿里送蚂蚁这个人群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从两家公司未来的关系来说,在阿里集团走向控股集团、子公司纷纷计划上市的转型战略来看,阿里集团通过回购计划降低在蚂蚁的持股规模,也是双赢的好事。
5、7月7日美股市场,阿里巴巴股价收涨8%,显然在靴子落地之后,投资者吃下定心丸,股价得以大涨,考虑到阿里集团目前的估值也是在历史低位,几乎重回2014年IPO时,在参与回购计划,业务层面与蚂蚁集团实质性切割之后,不仅可以轻装上阵,也有利于阿里估值的复苏。
6、从行业维度来看,之前蚂蚁集团的极高估值,主要是其科技属性被投资者普遍看好,但忽视了其金融业务的合规性要求,在两年多时间的持续整改之后,蚂蚁集团的估值也重回金融企业的基本面,这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也是在行业虚火之后,重回更加稳健、合规、可持续性的发展轨道,对行业是长期利好。
7、从蚂蚁本身的发展历史来说,从最初的支付宝到后来的余额宝,再到拿下基金、保险、小额贷款等多块金融牌照,在从蚂蚁成长为大象的过程中,有争议很正常,但考虑到蚂蚁的主要业务依然是行业顶流,加上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在甩开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之后,未来的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8、值得说明的是,基于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承诺和信心,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自然人股东已自愿放弃参与回购,这也是为了打消外界对于回购计划让蚂蚁高管借机减持的顾虑,考虑到回购股份将转入股权激励计划,在蚂蚁与阿里彻底分家的大背景下,对于维持员工的稳定性和信心也是有价值的。
9、总而言之,在进入常态化监管形态后的蚂蚁集团,虽然业务层面与阿里脱钩的压力依然不小,尤其是其核心产品支付宝,目前与阿里系产品的内在关系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仍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满足金融控股集团的合规性要求,但从大环境来看,蚂蚁集团可以借助此次契机,回归到金融与普惠科技的本源,也就是当初蚂蚁成立时的初心所在,用科技力量解决普惠金融的世界性难题。
汪杰
7月7日晚,一则重磅消息迅速在全国各大媒体平台上传播开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及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对蚂蚁集团和腾讯集团行政执法,分别开出71.23亿元和29.93亿元天价罚单,涉及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平台、互助宝业务和腾讯集团旗下财付通平台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经发布后,瞬间引起各界广泛热议,整个周末头条、抖音、视频号、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平台被不断刷屏。热闹喧嚣之余,我们其实更应该冷静下来做一点深入思考。
首先,对于这次天价处罚,各方态度和反应都是积极的。监管部门的官方说法是金融监管部门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并表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蚂蚁集团和腾讯集团也迅速对此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执行,并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均也表示这次国家监管机构从严管理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是强化金融监管的体现,对于平台金融规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广大吃瓜群众也无不拍手称快。毫无疑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国内平台企业发展的态度是鲜明的、坚决的和一贯的,就是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积极参与金融行业发展,但是一定要合法合规合理发展,适度性参与,成为主业的补充和支撑,但是一定避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更不能重蹈诸多P2P平台、非法集资等这样在国内外产生极大恶劣影响、同时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反面案例之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平台企业一定要时刻牢记参与金融行业的初心,即平台金融是我国国有金融体系的有利补充,是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手,而不是让平台金融成为简单粗暴的谋取暴利的“利器”,更不能让平台金融成为互联网大厂的“尽头”!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蚂蚁集团还是腾讯集团,都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非常知名互联网大厂,两者不仅在各自领域缔造无可争议的辉煌成就,而且更是联手将“移动支付”这个新支付方式成功推广至全世界,让其成为新的中国“四大发明”;目前,支付宝和微信也成为支付行业的绝对王者,两者也已经几乎垄断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支付宝和微信两者它们快速、粗狂且野蛮的增长方式,在让国人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逐渐在金融领域埋下诸多隐患种子。近些年,由于支付宝和微信在支付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滋生诸如提现收费定价不合理、涉嫌非法资金洗钱活动、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以及基金销售不合规等行为,不仅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这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危害国家金融行业安全,同时践踏市场竞争秩序,破坏行业生态体系。因此,国家监管机构适时出手,不是“枪打出头鸟式”的专门性、运动性监管执法,而是上述平台机构为自己野蛮生长所付出的代价,属于“咎由自取”。平台企业经营发展金融业务不要企图跨越国家金融监管的红线,挑战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更不要低估国家维护金融稳定和监管秩序的决心和意志。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合法合规经营是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唯一之路。
自2020年10月蚂蚁集团在A股IPO前夕临门一脚被否决以来,关于互联网大平台利用流量入口优势,通过互联网金融牌照资源,并借助其大平台信用背书,将大量底层核心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带来几何级数式高杠杆放大风险,一旦暴雷势必引发巨大连锁反应,其隐藏的巨大隐患已经引起监管机构的警觉,如今监管机构虽然果断出手,但并不是当机立断,而应属于亡羊补牢。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强监管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对于平台集团开展有关金融业务,首先将会严格控制准入门槛,收紧有关金融牌照发放标准,其次对于其开展金融业务,肯定会加强过程中监督,发现不良苗头,露头就打,最后,将会完善监管机制,从目前强化事后处罚整改的“亡羊补牢”模式,逐渐过渡至“事前制定规则、事中强化监管和事后查缺补漏”的良性循环机制。
最后,对于蚂蚁集团和腾讯集团来说,这次天量处罚本是意料之中,消息出炉其实属于“靴子落地”,对于蚂蚁集团来说,其控股股东阿里集团在消息出来后美股大涨8%已经充分证明利空出尽就是利好,腾讯集团也表示本次处罚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任何重大不利影响。但是,我们相信事件产生后续影响远远没有结束。以蚂蚁集团为例,其A股上市进程因为监管机构介入戛然而止,本次监管机构处罚落地和监管整改完毕,并不意味着其上市之路已经扫清障碍,未来A股IPO之路一片光明。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内互金平台宜信、趣店、拍拍贷等头部机构均在美股上市,同时近年来,也有陆金所、奇富、乐信、信也等平台也曲线在港股上市,但是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发行和监管规则,加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特殊性,A股并没有实质意义上互金平台上市公司,蚂蚁集团想要开创行业先河,登录A股市场,难度十分巨大。一方面其上市申请已经监管机构紧急叫停,再次上市顺利通过概率较低,市场对于其接受程度有一定阴影;另一方面在于,一旦监管层开启这个先例,诸如百度旗下度小满、京东旗下京东金融、美团旗下美团金融、小米旗下天星数科等等这些科技公司旗下平台虽然和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平台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他们母公司同属国内科技头部大厂,若蚂蚁集团能够在A股成功上市,势必极大增加它们进入资本市场的信心,未来国内互金、消金平台将会争先恐后抢占A股市场,分一杯羹,这些并不是目前监管层愿意看到的局面,同时大量互金公司登录A股也不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因此,即使在目前注册制下,对于蚂蚁集团是否可以登录A股市场,相信监管层也会通盘考虑,审慎决策。当然,也不排除蚂蚁集团通过曲线救国方式,去美股、港股市场寻找登陆资本市场机会的可能性。
总体上来说,蚂蚁、腾讯两大巨头被天价罚款处罚,一方面体现监管层强化监管的决心,未来金融行业强监管的时代已经来临,另一方面对于平台金融来说,过去粗放野蛮扩张式发展模式已经一去不返,未来监管框架下,合法合规经营是前提,精细差别化经营是手段,聚焦主业,适度经营,让金融行业成为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有力补充和重要支持是目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金融应该是平台大厂的发展途中过客,科技始终是平台大厂的未来终极归宿。
印锦
被罚了71亿,或许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整改的“靴子落地”,虽然资金上的代价不小,但是这也让阿里和蚂蚁舒了一口气,只有靴子落地,后续的经营甚至上市才可能正常化。
而随之而来的回购,一来是为了满足股东流动性需求,二来,是为了补充员工激励池,吸引更多人才,在这两个方面,股份回购确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操作了。
周康林
靴子落地,利空之后就是利好
Hedouwudao
一言一概之:新闻上的马老师和蔡崇信的回归,已变成结构行动上的蔡崇信和马老师提刀上马、再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