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央行重磅发布,事关人民币

2023-07-12 09: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7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 相关阅读(每日经济新闻)
47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政府债融资是社融的主要拖累。2023年6月新增社融规模同比少增1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行0.5个百分点至9%。从分项看,政府债融资约下拉社融存量增速0.36个百分点;表内信贷稳中有增、拖累不强,是社融平稳运行的“压舱石”;表外未贴现票据缩量,存在小幅拖累。此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企业直接融资表现尚可,构成小幅支撑。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下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05万亿,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1.3%,较上月降低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多数分项同比稳中有升,仅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下拉贷款增速0.08个百分点。信贷中的两条主线逻辑更值得关注:1)居民信贷维持“弱修复”,其存量同比增速仅较上月提升0.05个百分点,继续徘徊在历史偏低位置。6月地产销售进一步走弱,居民预期偏弱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2)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下行。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同比多增,但其增势放缓,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趋弱。

货币供应有三个关注点:1)“M2-M1”增速差值走阔,主要受企业存款变化的驱动。2023年6月M1、M2同比增速均回落,分别较上月降低1.6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价格持续下探、终端需求疲弱拖累企业营收现金流,且企业贷款扩张速度放缓,6月企业存款同比少增近9000亿元,单位活期存款对M1增速的拉动较上月减少了1.5个百分点。2)存款“降息”继续推进,居民存款增速放缓。据融360数据,6月银行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均环比下跌,2年、3年期跌幅分别为7.8BP、11.4BP。6月居民存款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行0.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回落。3)财政存款超季节性走低,资金投放力度可能有所加大。6月财政存款单月减少超万亿元,达历年同期最高值。在经济增长动能偏弱的背景下,6月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进度可能有所加快。

6月社融增速下行,主要受政府债融资错位的影响。我们预计,下半年政府债融资规模将较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对新增社融由拖累转为支撑。然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开始下行,信贷需求走弱的迹象更值得警惕。尤其是,二季度央行问卷调查中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环比降幅甚至大于受疫情冲击的2022年二季度。在此背景下,6月央行调降政策利率,增加2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额度。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共同发力,旨在降低贷款成本,提升贷款可得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信贷需求企稳。在经济修复斜率相对平缓、企业资产负债率升至高位、物价低迷拖累企业现金流的当下,保持信用扩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然面临一定挑战。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有必要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结构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二次降准可以期待,年末还存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55
汪杰

汪杰

创业公司从业者,关注宏观经济形势

单单从数据上看,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而金融数据高于预期。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复苏尚在进展中,另一方面,体现中央通过金融手段继续刺激宏观经济复苏。从金融市场方面看,股票、债券、汇率、商品等主要市场波澜不惊,上述数据出炉并没有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不难理解,有关数据的波动区间基本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并没有出现较大偏差。虽然CPI已经降为0且PPI跌幅扩大,并不能完全证明通缩时代已经来临,但是至少说明内需在减弱,无论是表现居民消费的CPI还是体现工业生产的PPI都验证这一点;另一方面,1-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两者增速双双放缓。不言而喻,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意义上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已宣告熄火。虽然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以来,居民报复式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似乎产生一些效果,但是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明显后劲不足,尽管也出现淄博烧烤、甘孜旅游等网红现象引发关注,带动一些局部阶段性消费,但是事实证明终究是昙花一现。内需不足的本质原因还是经过三年疫情,居民钱袋子干瘪许多,加上近期国内失业率不断攀升,从不愿意消费,已经慢慢演化至不敢消费,最后彻底躺平变成不能消费,而住户存款大幅增加和M2、M1二者剪刀差扩大,也印证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未恢复,资金活化效率偏低,未来经济走势预期难言乐观。

既然传统意义上三驾马车已经无法驱动宏观经济继续高质量稳步前行,未来经济新的增长模式在哪儿?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将是不二选择。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议题涉及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碳排放双控、薪酬制度、油气行业、电力行业等多项领域,随着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本轮改革已经正式吹响号角。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领域纳入本轮改革范畴,由改革带来决策流程优化、工作效能提升、无谓内耗降低、执行效率提高等将会成为国内经济内向型增长的新动能。7月5日,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时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更是国家层面对于科技创新这一路线最好的论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创新更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宏观经济增长的高速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后疫情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真正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道坎,必须在国内大循环上下功夫,消费是关键,购买力是基础,就业是保障。通过体制改革纠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错配,提高产能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提升产出质量和规模。

因此,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这两把利器,不仅在当前破解“就业难、消费弱”等发展问题上游刃有余,而且在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也能够无坚不摧。

64
蘑菇会飞

蘑菇会飞

从数据上看,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回升,也拉动社融增量大幅上升。同比去年同期自然是增长不少,毕竟去年疫情封控之下,社会经济活动停滞不少。不过这一数据比起5月有所增长,还是说明了经济活动的反弹。不过,另外一个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这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看样子依然投资意愿不强,风险意识增加,这或许说明市场对未来的信心还是有点欠缺。

4
周康林

周康林

科技创新、宏观经济、资本市场

在经济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体制创新与机制改革是打破瓶颈的良方,支持作者!

30
Charlie 付学军

Charlie 付学军

《缠论新解》编者

值得注意的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了15亿元。这可能是由于监管政策引导下,非银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以及市场对高风险类资产的预期回落,导致非银机构贷款规模缩减。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人民币贷款的增长主要源自于住户和企业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信贷总额仍在持续增长,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对企业间的短期债务融资降低以及非银机构贷款的收缩保持警惕,预防可能产生的风险。

20
人微则言轻

人微则言轻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央行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数据报告,揭示了202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了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这一显著的增长数字明确地表明了金融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和活跃度。

首先,这个数据的增长可以看作是金融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积极响应和投入。在疫情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增贷款的大幅增长不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于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我们注意到6月份的数据表现亮眼,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这表明在每个月的信贷周期中,金融机构都在持续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同时,这也是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央行政策,推动市场活跃和创新的一个例证。

然而,在看到数据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背后的风险和挑战。新增贷款的大幅增长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信贷风险,需要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上更加审慎。此外,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增长,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可能逐渐显现,需要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保持高度警惕。

总的来说,央行发布的这份数据显示了金融机构在2023年上半年对经济的积极贡献,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线索。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样的数据给我们带来了信心,也提醒我们需要对未来的风险保持警惕。希望这份数据的发布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在未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