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今年7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
钟正生
按美元计价,2023年7月中国出口增长-14.5%,进口增长-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就此我们认为:
1. 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走向衰退,继续拖累外需;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只有俄罗斯表现依然坚挺,新加坡对中国出口从拉动转为拖累。7月全球制造业PMI保持在低位,欧美制造业PMI呈现分化:欧洲加速下滑而美国有所反弹,这在中国出口的总量和国别结构中均得到体现。此前对中国出口拉动较大的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对7月出口的拉动仍坚挺地达到1.05个百分点,而其它国家多已转负,特别是新加坡也从上月的小幅正向拉动转为拖累7月出口1.02个百分点。
2. 7月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主要受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拖累。汽车及其零部件仍保持着对中国出口的正向支撑作用,当然相比4月高点来说,其正向拉动的幅度也在持续减弱,特别是汽车零配件的同比增速出现由正转负。机电产品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同时,呈现出少许亮点:7月手机和船舶对中国出口从拖累转为拉动,尤其手机出口增速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转正;集成电路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连续第二个月减弱。
3. 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拖累仍在进一步显化中。从已公布的中国进出口价格和数量指数来看,6月中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同比降幅均进一步扩大。从历史相关性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对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拖累或将分别持续扩大到今年9月和11月。而从中国出口数量同比小幅负增、进口数量同比仍明显正增来看,外需已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中国经济的平稳复苏需更加依赖内需。
4. 我们对比了今年6月与去年6月中国HS分类产品中出口到俄罗斯的份额及变化情况,发现:俄罗斯作为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其拉动更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鞋、毛皮、航空器等行业。
5. 7月原油、农产品、煤炭、集成电路对中国进口的拉动较上月显著下滑,成为拖累进口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其中,原油和煤炭均主要源于进口数量的同比增速放缓,体现能源品进口节奏的变化,不过,中国进口成品油的数量增长依然强劲,成为中国进口的重要支撑力量。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进口增速的拖累仍然较大,海外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禁令对整体进口增长亦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苏小曼
今年前七个月按照美元计算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6.1%、5%和7.6%,可以说非常不乐观。而单独看7月份,同样以美元计价的话,这三个指标分别下降13.6%、14.5%和12.4%,可以说局面更加严峻。当然这个跌幅背后,有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也有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但整体而言,还是说明外贸承压较大。
这背后有欧美国家通货膨胀对于消费抑制的影响,而及时通货膨胀逐步得到缓解,外部经济体的衰退也是较大的风险,这无疑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贸都有可能有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