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张奥平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其中,MLF利率下调15个bp至2.50%;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bp至1.80%。
由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在MLF操作基础上形成,即“LPR=MLF利率(政策利率)+商业银行加点”。笔者预计,此次MLF利率调降后,本月LPR也将随之调降,2023年将迎来第二次LPR降息(第一次为2023年6月20日,分别调降1年期与5年期LPR10bp)。
此外,因本月MLF利率大幅下调15个bp,本月LPR调降幅度也将大于6月LPR调降幅度,预计调降1年期LPR15bp,5年期LPR调降幅度或更大。
时隔两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降MLF利率(政策利率),其原因是当前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其中主要内需不足,私人部门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即民企投资、居民消费修复受阻。
笔者认为,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扩内需的关键应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预期转强。
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笔者认为,相比于聚焦中长期结构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跨周期调节,政治局会议强调的逆周期调节则注重于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实现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等目标。
故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前,应持续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做强企业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私人部门有效需求恢复,预期转强,从而助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Dengerii
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导致今年7月食品价格由涨转跌并且CPI同比转降;但是核心CPI同比增幅大于上个月;以及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等价格同比出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这些因素都是支撑中国下阶段不会出现通缩的数据依据。不过除了CPI组成数据本身外,我们还需要看一些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大家很关心的就业和消费者信心。
就业方面虽然7月的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不算高,但是年轻人的失业率估计仍然不乐观。而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的消费是更加积极主动的。但是目前不乐观的就业情况,却会导致该群体消费能力萎缩显著,并且也会进一步导致其所在家庭在消费上变得谨慎。
消费者信心方面,虽然4月之后的数据就没有披露了。但是前几个月该数据都还徘徊在临界值100以下,显示出消费者方面相对不是太积极。如何调到积极性,不可能只靠餐饮旅游这些消费氛围,更要保证其收入端的稳定甚至是增长。目前来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比虽然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至少是保持提升的。
综上来看,下阶段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事实上不太好去预估。
XBBDSB
睁开眼睛你未必能看到光明,但是蒙住眼睛一定只能是黑暗
刘水生
国家统计局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中国足球。
这是我写评论以来最偷懒的一次,因为这已经足够精辟了,我预计这一次的plus,我的点赞会是最多的。
Seating
由于季节因素,中国七月份的贷款发放量通常会有所下降,但降幅如此之大还是让专家们感到意外。就在几天前,中国官方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通缩状态。进出口数据大幅度下降,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通胀全面跌入负值。
鉴于七月份信贷数据下降的幅度如此之大,央行的政策利率将会继续下降(最早可能会在下周二),此外,政府将会在今后几个月里发行的政府债券也会大幅增加。
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放的贷款数量虽然大幅度增加,但并没有改变经济下滑的势头。七月份的家庭贷款(主要是房贷)从六月份的9639亿骤减2007亿元。当月的企业贷款业从六月份的2.28万亿元猛跌至2378亿元。
在七月下旬曾保证要加大对经济的政策支持,但并没有推出多少有力的具体措施,令投资人感到失望。
央行在六月份将基准利率下调了十个基点,这是过去十个月来月的第一次。今年央行还会有几次小幅降息,但这些做法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不足以消除消费者和企业的顾虑,让他们放手借贷。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决策者可以通过放松对银行贷款的数量控制就可以稳稳地达到增加信贷的目的。但现在的困难是,信贷需求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