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35岁考虑养老已经晚了
王磊Sans Wang
这个标题确实很让人觉得“心情不稳定”,内心焦虑感马上涌上心头。
但是,进入文章一看,其实陈秉政教授表达的关键观点是——在35岁以前就应该养成储蓄和理财的习惯,以便为未来的养老提供更多的保障。
1、养老不仅仅是个人的“义务”,也是国家的“义务”。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养娃来养老”,现在发现此路并不通。其实,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养老,这个不仅仅是个人的义务,也是国家的业务。而如今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社保基金,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更严格、更规范和更高效的投入。
2、培养理财能力非常重要,但是理财能力培养并不是只为了养老。
培养理财能力非常重要,可能在35岁之前就应该培养,35岁后培养理财能力确实已经晚了。
理财能力,也是一个人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但是我们很难希望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很强的理财能力,这个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培养理财能力并不只为了养老;以养老为目标的理财能力的培养,会给很多年轻人带来思维的禁锢和更多躺平的理由。我们试想,在你30岁刚当上父亲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存钱养老。
你会发现除了房贷、车贷、养娃,又多出来了一个“扯淡的未来养老”,这个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公平、不友好的。
每个人过好当下,过好现在,追求自我的当下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汉磊
暂且不论35岁考虑养老是否晚了,中国的孩子们倒确实都应该更早的进行财商教育,竖立健康的财富观。
扪心自问自己开始考虑财富分配和规划是在什么时候,了解有哪些投资和储蓄的手段吗?知道退休金发放的标准和内在机制吗?恐怕对多数人来说都只是模模糊糊听说过几个名词而没有深入了解过,因为中国人富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从老百姓的层面没有太多相关的经验,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些知识。更别说面对金钱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和金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让生活更自由的工具,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是严重缺失的。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而财富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学过管理金钱,又如何管理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回到养老话题,曾几何时中国老百姓的养老金主要靠依赖退休工资和银行储蓄,其它的选择并不多,而现在市场更加丰富,确实可以好好了解加以利用了。如果35岁开始考虑已经不是最佳时机,那请各位专家好好进行相关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把财富教育融汇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去。
张学峰
真正担忧养老问题的,在中国是少数,多数中国人都是有保障的。不仅是社保相对比较充裕,另外积累了有收益的资产储备。中国人擅长为自己谋划将来,特别是养老和健康的储备,多数人都准备的比较充裕。不能仅仅从金融资产拥有量来看养老问题,中国人有很多实物资产以及产权投资。现在二级市场十分发达,实物资产升值潜力大,资产变现快且折现率高。说中国消费动力不足,此话其实有偏颇,中国人在吃喝玩乐、穿着装饰、生活娱乐健身保健等日常用品上花费挺多。大家在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达到一个数字之后,对存钱和理财的热情就会降低,代之的是享受生活,消费和旅游是重要选项。金融机构和资产市场应该广开途径,增加居民的投资范围和收益。因为大家都爱为长远打算,所以金融业要搞好有关服务,这对金融机构本身的发展壮大也有助益。
北洛
几年前接触过CFA课程(现在已经基本忘了,不能说准确,只是有个印象)
里面有一门是个人财富管理,包括养老金的储蓄投资等,计划分配多少钱能保证老年的生活水平,还要结合不同年龄的存活概率来算
直白地说,哪怕现在收入还不错的家庭,活得越长钱就越不够花,更别说碰到一些大病,需要的治疗护理费用
更别说现在手头不宽裕还有操心买房买车下一代的年轻人了
Dawncent Chase
话是没错,然而难逃归于“正确的废话”。年轻人没考虑养老,有多少因素是在于没观念,没意识,又有多少是在于没闲钱,没精力,没时间?还以为顶着清华光环会有什么高招和真知灼见,点进去全是口水话,一般人都说得出。何况国家还在努力提消费,降利率,也不知道说这话是属于唱反调呢,还是“聪明人反着走”?挺浪费公共资源的。
jn雪豹
是的,清华教授,应该由爹妈在结婚时就考虑你这个清华教授的养老!所以,你成了教授?你是几岁考虑你的养老?你儿女几岁开始考虑的?你几岁考虑给你爹妈养老了的?
周金明
但依然有很多人当下都活得很艰难,你让他怎么考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