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国失去头把交椅
杨波
瑞幸奇迹的背后
1,股价从不到1美元到现在的32美元,最大涨幅超过30倍,门店数达到1.33万家,公司最新市值90亿美元,公司计划从美股粉单市场重新进入主板市场,瑞幸奇迹的背后,不只是门店数超越星巴克那么简单,而是咖啡这个赛道的魔力。
2,因为工作的关系,从瑞幸咖啡这个品牌创立开始,就跟他们有所交集,虽然团队早已物是人非,但是用互联网打法高频出圈、复制爆款的模式,其实是一直没变的,用流行的话讲,就是牢牢抓住了用户的心智,然后一直复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高端的打法,但是瑞幸奇迹就这么成了。
3,回头来看,瑞幸当时的造假丑闻,多半也是因为创始人团队内部的权力斗争才爆发出来的,否则也不会那么的铁证如山,而瑞幸此后的管理层大换血,就很有意思了,没有传统创业公司那种改弦更张,而是把之前的打法不断推陈出新,仅就这一点而言,已经超越了99%中途换了老板的创业企业。
4,低价+高覆盖率的门店,懂得互联网爆款的流量密码,这三点是瑞幸奇迹的关键,也是瑞幸当下的模仿者正在追赶的关键,接下来一个一个分析。
5,首先,从价格定位而言,瑞幸虽然嘴巴上喊着追赶星巴克,其实两者完全就是优衣库和Gucci的关系,属于高低分明的品牌圈层,而且还有互补性,喝惯了星巴克咖啡的中产用户,也不会特别介意瑞幸的10元咖啡,恰恰相反,在星巴克之外,瑞幸给了他们的咖啡自由一个极好的选择。
6,事实上,因为国人罕有喝咖啡的传统,对于咖啡的理解,也不可能像白酒那么的通俗易懂,更多的是盲人摸象,这也就给了瑞幸不断靠着爆款出圈的机会,比如前不久的“酱香拿铁”,口味如何本身根本不重要,成为社交网络的话题才重要,瑞幸每年都能靠着娴熟的互联网打法来制造新名词,这本身就是勘破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7,有了流量密码的加持之后,自然而然就有了更多的加盟店,由此成为了正向循环,瑞幸年底的目标是1.5万家门店,假若这个循环一直复制下去,接下来的2万家甚至3万家门店也是大有机会的,这是星巴克无法复制也不会是复制的,两者除了都是卖咖啡的之外,本质上是两个商业模式。
8,当然,瑞幸本身也会有天花板,那就是加盟店的盈利性,中国的餐饮门店生命普通只有2年左右,熬过去了就是老店,熬不过去就是炮灰,相信瑞幸的加盟店生命周期也是类似,因此瑞幸要想真的成为优衣库那样的百年品牌、行业标杆,更应该学习711,想办法让大部分门店都能持续盈利,这才是瑞幸接下来的大考,也是真正考验瑞幸管理层的地方。
9,过去两年,各种连锁咖啡品牌不断出现,也就说明了行业的红利期在被瑞幸奇迹唤醒之后,接下来的红利就会越来越少,真正的考验期已经到来,对于年底即将坐拥1.5万家门店的瑞幸来说,超越星巴克是个伪命题,双方不算竞争对手,真正的竞争对手除了库迪咖啡这样的后起之秀,如何真正发挥出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让更多的门店加盟店真正实现可持续性,才是关键所在。
绿天食品
自从我买了咖啡机以后,我就很少在外面喝咖啡了,因为好咖啡豆并不贵,自己买的豆子很香醇,自己想➕什么奶都可以、自己磨自己喝、外面的咖啡太多调料了。
王衍行
星巴克与瑞幸等没有可比性。特别是,瑞幸起初是财务欺诈的代名词,我的疑虑是,其是否可以忘掉初心、立地成佛?在消除疑虑之前,我没有一次踏入瑞幸的门店,至少在现在,我仍然在观察,不敢越雷池半步。我是多年的咖啡消费者,且体验过多种世界上主要品牌的咖啡。但遗憾的是,在中国,咖啡消费者的认知力及辨别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件十分危险事,令人担忧。
不要异想天开地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殷鉴不远,任何有价值的挑战均源自知己知彼,否则,就是图虚名、招实祸。在中国,一些大而不强的公司往往就是祸国殃民的代名词,如恒大、中植等,因此,对那些突飞猛进大跨步扩张的咖啡品牌,多问几个“为什么”,可能是非常值得的,至少没有坏处。
麒麟之翼
瑞幸是有明确的客户圈层的,虽然后财务造假事件,但是不会影响这个品牌的受欢迎程度。既满足了小资情调,又不会带来过高的经济压力,这个在很多都市白领甚至于蓝领阶层都是广受欢迎的。真如文中所说,在这边土地上真正懂咖啡的有多少呢,更多的是喝个那个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