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如何看待苏州新房价格降幅不受限的消息?

2023-12-08 13: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目前,苏州市商品房实行一房一价,申领销售许可前先进行价格备案。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销售;低于备案价销售的,低于备案价的幅度,暂无相关限制。”近日,坊间流传一张苏州市相城区回复网友咨询问题的图片,信息回复的承办单位为相城区住建局。 | 相关阅读(每日经济新闻)
62
楚岚岚

楚岚岚

这位受访工作人员挺机智的,一句“不允许企业降价不合适”但“开发商的降价节奏也应该有所控制”比较完美地传递了以下信号:楼盘可以降价,可是节奏控制不好就有不正常经营的嫌疑,监管部门不会坐视不理。至于企业降价节奏是否合理,只要没有定性的标准文件发布,相关部门就可以有弹性地进行评估。而企业要去探查监管部门的底线,聪明点的做法就是一点一点地降,从而“主动地”不发生大甩卖的行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至少当前依然是地方财政支柱收入来源的房地产行业要做到立马完全价格市场化其实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也不是什么好事。想想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如果政府相对更早地介入,也不会形成后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对地方政府有些双标的控价行为进行完全的抨击并不正确,毕竟其初衷是要尽量托住大多数人的资产价格。

49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显现出一丝暖意。根据各地相关部门公布的网签数据显示,11月份,“北上广深”四地二手房成交量较10月份均有所上涨,其中成交量上涨幅度最高的为北京市,达17.8%,深圳、广州、上海环比增幅则分别达到12.9%、 8.77%和 7.12%,也都表现不错。

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将要走出持续低迷状态呢?如果一线城市能够保持良好的成交态势,不再出现“一日曝三日寒”现象,不仅自身能够步入良性恢复轨道,对其他城市的交易也会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低迷现象比较严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可以叫醒仍在装睡的购房者,让他们重新燃起购房的希望和信心,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恢复。

而从11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恢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出现交易量较大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住房持有者降价售房,且有的降价幅度很大。如果继续死杠房价,交易可能会继续僵硬,市场也会继续清冷。这也进一步提醒开发企业和炒房者,也包括其他手中掌握较多住房资源者,如果再不顺势而为,主动选择降价售房,可能会失去最佳时机,从而让自己陷入极其被动的状态。毕竟,市场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购房者手中,而不是售房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主动适应购房者需求,适度、有序降价,对企业和市场都是有利的。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一些企业和掌握房源者心存侥幸,想用时间换空间,等待房价稳定甚至上涨,果真如此,最终受伤害的,决不是购房者,而是售房者。到时候,想降价售房,恐怕也没有机会了,而只能等待企业破产和个人倾家荡产。

必须注重的一个事实是,不管有关方面是否承认,相对于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和年轻人的购房欲望、购房热情、住房观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相对过剩现象。这种过剩,不仅体现在明面上,更体现在暗面上。明面上的过剩矛盾,不算十分尖锐,尤其面向未来,可能还不算过剩。暗面的过剩,则是实实在在的,是无法预知的。特别是那些闲置而又不能公开走向市场、走向购房者的住房,会在何种状态下推向市场,实在无法预料,而一旦被悄悄推向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造成比较明显的过剩现象。

这也给开发企业和炒房者一个警示,只有抓紧将手中的房屋降价销售出去,才会让自己赢得主动,才不至于出现房子烂在手中的现象。真正应当烂在手中的,是那些不能公开出让、不能公开表达房屋来源的。自然,也就需要开发企业和炒房者做出决断,到底是等还是卖。炒房者或许能等,开发企业则等不起,也不能等。

在房地产市场或已见底的情况下,能否走出底部,逐步向上发展,话语权在购房者,主动权则在开发企业。购房者用话语权倒逼开发企业降价售房,开发商则用主动权调整发展战略,不让自己过于被动。就像炒股一样,先亏损抛售,再寻找新的机会投资。让手中的房子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消化债务、化解风险的同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对开发企业来说,不是坏事。有条件的,可以继续在房地产市场寻找机会,没有条件的,则可转型到其他领域。只要能够活下去,就有希望。如果不降价售房,可能连活下去的机会也不会有。

总之,市场正在出现新的变局,能否全面见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底部调整时间,不靠开发企业自己,做好了,希望会大大增强。不具有长远眼光,那就只能倒在黎明到来之前。这一点,所有的开发企业都要正视,都要睁大眼睛,都要放远眼光,而不要只看眼前的微小利益。否则,就等不来明天,更等不来企业走出困境的那一天。

46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价格“就低不就高”,显示了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的窘境。由于建造成本、土地成本和附属设施耗费等高企,房价下调的空间并不大。如果出现房价大幅下跌,那就是经济危机爆发了。防止房价大涨大跌,熨平周期波动,也是监管部门努力的方向。市场化不意味着政府放弃管理,而是以更科学的方式增强管理内容。让经济运行有一个合理的态势,有一系列指标体系构造出的数据模型。现在住房市场是买方市场,价格高了可以不买,改为短期内租房等方式解决刚需。已经拥有房产者,都是不希望房价大跌,希望房产能保值增值。自住不炒,是房产市场建设的主旨。当然也应该给予房产投资一个开展的空间,市场需要一定幅度余量,可以用于投资性买卖。投资性买卖对房价调控有标识作用,在一个区间内制约着房价涨跌幅度。所以,房住不炒与财产性投资行为都应该保护和鼓励。在我国资源环境趋紧的格局下,首先应该满足居住,要把解决刚需作为首要任务。房价上涨需要采取限购等措施,而房价下跌则应该控制房源供给,如果价格持续下跌,必要时可以采取行政措施制约价格。行政管理与市场调节并不矛盾。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