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探索教师退出机制
谭浩俊
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北京丰台区并不是首创,此前,广西宁夏、贵族贵阳、江苏南京江北新区等都有过这方面的探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评价、客观考核、科学评估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系,而仍然只能使用诸如末位淘汰、按年龄提前退出教师岗位等与退出机制关系不紧密的方式。因此,也就很难达到打破教师“铁饭碗”、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相反,会让教师变得更加功利、更加没有个性、更加庸俗化。
教师职业,决不是用“好”还是“不好”来评价的。有的教师,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是教学的能力不强、教学的效果一般,这样的教师是“好”还是“不好”,该“淘汰”还是该“保留”,就很难评价。有的教师,教学效果很好,学生都很喜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棒,家长也都认可其教学方法与水平,但是,品格一般,还偷偷在课外上课挣钱,是“好”还是“不好”,需要退出吗?有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后,就不再上课,或极少上课,那么,他们是教师还是领导,是“好”还是“不好”,该不该淘汰和退出。等等,如果没有一套完整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退出就是一句空话,搞不好,就会成为少数人手上的权力棒,甚至产生新的腐败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务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先从教师队伍探索,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教师队伍中,真正靠应聘进入学校的教师,大多是非常敬业、也非常用功的。倒是那些被上级派来担任领导职务的校长、副校长们,没有几个能够胜任教师岗位。千万不要以为,校长、副校长是领导,在学校,不会教学的领导,是不配的,是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学校领导原则上应当从教师岗位上提拔或选聘,即便是外派,也必须参加到教学行列之中。可以上课时间略少一些,但决不能不会教学。完全脱产的校长、副校长,在学校不应当出现。同时,校长也要作为普通教师纳入考核评价,如果达不到教师要求,同样可以退出,且不能另行安排。
这也意味着,依靠地方在教师退出方面进行探索,想要探索出好的路子来,可能性是不大的。教师队伍的改革,必须与公务员制度改革同步,与公务员队伍建立退出机制为前提。公务员不建立退出机制,让教师建立退出机制,会让教师队伍不稳定,让教师往公务员队伍挤的现象更加严重,甚至会让教师利用学生资源去拉关系,用学生资源去转到其他部门和岗位,从而让教师们无法安心教学、安心培养学生。因此,必须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步伐,给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想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就必须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考核和能力评估体系,且都要能够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促进作用。如果教师退出主要靠升学率、彼此打分、末位淘汰等方式,就注定无法成功,且会伤了好教师的心。那些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教师,就有可能很难得到高分,甚至会被淘汰。如果教师退出机制上升到高校,还有可能让很多教师放着学生不教,专门去做自己的科研“私活”。现今的中小学,实际也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关注教学,而过度注重发表论文、参加各类研讨会等方面的问题,对年轻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出现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应当与教师的收入挂钩,与教师的劳动报酬紧密相连。如果教师只有退出、只有压力,而在报酬、待遇方面没有足够的保证,教师队伍就会人心不稳、工作的热情就难以释放,搞不好,会让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殊不知,在很多地方的公办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而“差”学校优秀教师向“好”学校聚集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此,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如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呢?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必须与教师报酬、待遇紧密相连,而目前的教育投入,似乎还没有达到可以全面推行教师退出机制的条件。
权文德
教师退出机制其实并非新鲜事,十多年前就有试点,那时候是以教师提前退休的名义。有的教师呼吁能像公务员那样工作满三十年可以申请退休,因为有这些教师出于家庭和个人因素有提前退休的需求。
于是,教师退出机制就应运而生了。达到一定教龄、一定年龄的老教师,可以提前退休。这就为不能解聘却能退出准备了制度条件。这个设想是不是看上去很完美?但是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
教师退出机制也叫柔性退出,就是不强硬解聘教师,而是很温和地申请退。这样的事,对于一些人是好事,对于另一些人是坏事。一些有手段的吃空饷,把教育作副业,还名正言顺地提前退休了。而一些真正需要提前退休的教师却不一定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
所以,教师退出机制初衷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公平公正的执行下去,让有需求的教师真正获得福利,让年轻教师也因此有更多机会。
和光同尘
中国社会当前存在企业雇员和编制铁饭碗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工作流动性大、竞争强,创造的就业更多;另一方面,由于编制的性质,如教师等行业存在竞争低、活力弱,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相关政策的清退机制探索有助于教师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为之
教师退出机制将更大的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