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比亚迪欧洲建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4-02-01 17: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据比亚迪汽车官方微信号1月31日消息,2024年1月30日,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彼得、匈牙利塞格德市市长博特哥·拉斯洛、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出席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比亚迪在欧洲地区的本土化进程取得了新的实质性突破。 | 相关阅读(每日经济新闻)
49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1月28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较强,在全球的相对竞争力快速增长,这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核心驱动力。当我们突破3000万的产销规模,占据世界33%的市场销量时,我们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让中国汽车产销突破4000万,并进一步迈向5000万,力争让中国汽车占世界汽车市场的份额突破40%并迈向50%。

单从数量出发,中国汽车确实到了爆发的窗口期,完全有理由对前景充满信心。首先,汽车产销突破了3000万辆,不仅创了新高,也大大增强了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信心;第二,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880万辆,渗透率达到35%,这是新赛道的新突破,也可以认为是中国汽车产业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带来的良好机会;第三,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中国汽车产业不再是合资汽车主导,过去那种大众汽车一家销量超过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第四,中国已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汽车出海也取得重大突破;第五、自主车企单一品牌销售份额有效提升,市场占比大幅提高,比亚迪已经可以比肩大众汽车。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与世界先进汽车国家一决高下,抢占世界汽车高地呢?很显然,还是要冷静理智,不要头脑发热。如果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仍然像某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在高端领域仍然受制于其他国家的行业一样,只有个头优势、没有力量优势,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甚至会让汽车产业发展走入歧途。

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并不容易。尤其是前些年,市场需求很大、产量和销量也很大,但自主品牌汽车却占比很低、竞争力很弱,以至于市场也好,效益也好,大多被合资品牌汽车占有。如果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只满足于数量上的要求,而不考虑技术突破、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就算达到数量上的领先,也只是数量,围绕汽车产业的效益、影响、话语权等,仍然旁落,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仍然是不强的。

事实也是,如新能源汽车,在销量突破880万辆的大背景下,主导市场的仍然是特斯拉等国际知名品牌,尤其在价格的变动方面,完全是特斯拉在左右市场,或降或升,弄得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不知如何跟进。如果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足够强大,特斯拉就不敢如此目中无人,不敢轻易调整价格。恰恰是,面对特斯拉的任性,国产自主品牌只有跟随的气,没有主导的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在强调数量的突破,而不考虑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是会被动挨打的。

我们说,数量的突破,也是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但是,只有数量的突破,没有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增强,要想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难度是相当大的。特别像汽车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技术的持续创新、产品的不断出新、品质的不断提升,要想提高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大可能的。恰恰是,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应有的意识。而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也总喜欢把数量高高举起,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和贡献,这是非常可怕的。

华为受到来自于美国政府及其西方国家的百般打压,就是最好的例证。要不是华为自身实力很强,以及华为持续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不断突破,是吃不住西方国家的打压的。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刚刚有些起色,刚刚能够在国家汽车市场有点影响,如果就头脑发热,就想过度注重汽车数量的大突破,而不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的大提升,不考虑核心竞争力,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具有话语权,是不大可能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汽车企业是会联手阻止的。到时候,真正受伤害的还是中国企业。

也正因为如此,希望有关方面和业内人士不要再用这种过度盲目和浮夸的方式误导中国车企,而就当更多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当年的家电产品,就曾经遭受业内人士的误导,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力也没有提升。直到家电行业重新洗牌,大批企业倒闭后才充分认识,并从质量、技术、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最终实现了全面超越。汽车产业不要重蹈家电产业的覆辙,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少走歪路,真正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赶超。

47
杨三四

杨三四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优秀的造车企业,最近几年这些企业逐渐开始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只不过,在最近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原本中国电动汽车最为看好的欧洲市场,已经开始对中企开始警惕,反倾销调查声音不绝于耳。对中资汽车企业来讲,当下出海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当地投资或者建厂,可以尽最大可能迅速本土化,而且在积极参与当地产业建设的基础上,也可以削弱地缘冲突的影响,比亚迪这次在匈牙利建厂,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