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今年以来10家老牌百货关店

2024-04-06 14: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联商网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截至目前有10家老百货宣布停业闭店,其中有5家彻底关闭退出,另外5家将升级或彻底拆除改建。总结各大百货关店的原因可见,租约到期是最大的理由,但在租约到期的背后,经营压力巨大是本质原因。 | 相关阅读(第一财经)
35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请给传统百货一个不死的理由
关于传统百货店竞争力下降和持续闭店的问题,已不是今日才发生的,而是随着零售业业态和电子商务、社交电商不断创新发展一直在发生的现象。传统百货在与其他业态的竞争中不断调整出新,老迈的传统百货与其顾客群体、业务模式也实现了焕新发展和持续活力,而非因为被唱衰而彻底没落。
  传统百货业到底怎么了?
  世界第一家百货店The Bon Marche于1852年在巴黎开业,中国第一家百货店先施百货于1917年在上海开业,都是以货品齐全、价格公开、开放式营业等一时引行业发展之潮流。随着连锁百货的兴起,百货业的通路效应更使各路厂商纷纷归附,以至于百货业后来被定义为除了房子和汽车之外无所不卖的场所。由此可知百货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百货业自身的通路品牌效应,这一效应的聚客能力能够为商场内的厂商品牌带来顾客和销售额,无论是传统百货的自采自营、当今百货的供应商制,还是西方百货的买手制。
  百货企业携通路品牌之强势,收取场租、分享厂商流水之外,还经常性拖延账期,甚至以此作为扩张业务的融资手段,而厂商在百货企业的重压之下为维护通路而敢怒不敢言。随着厂商品牌的逐步成长和强大,为反抗百货企业的压榨,厂商品牌专卖店逐步兴起,而购物中心的发展为厂商品牌专卖店的勃兴创造了条件,进而逐步形成了厂商品牌、独立收银的“店中店”这一购物中心模式,解决了厂商现金流被通路企业长时间无偿占用的问题,由此造成了百货业大量优秀品牌的流失。
  其次,专业店和电商、社交电商的发展成为传统百货业衰落的“催命鬼”。零售业的竞争使零售业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百货业中以品类划分的专业商场获取了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专业化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聚客能力,并因此提升了专业商场的市场竞争力,给这些专业商场脱离百货企业成长为独立通路品牌创造了条件,引发了诸如电器、家居、洗化、药妆、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各类专业店的兴起。这些专业店脱离百货业的竞相发展带走了依附于百货业通路的厂商与商品品牌资源,而厂商品牌的逐步强大带来的专卖店的兴起又使得一部分优秀厂商品牌摆脱了百货业的“压榨”。
  就通路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零售业的通路革命,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携全天候、低成本、全覆盖优势随着线下配送、在线支付问题的解决而突飞猛进,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品类上形成了对零售业传统通路尤其是百货业的强烈挑战。电子商务的版图仍在继续快速扩展,零售业已纷纷触网,百货业迎战电商抑或百货业电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哪怕是银泰百货那样“先开枪、再瞄准”式的电商试水。近年来社交电商的蓬勃发展,乃至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都成了互联网革命引发百货通路革命的加速器。
  第三、购物中心的兴起成为传统百货业的埋葬者。美国城市形态的郊区化发展造就了集合各种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消费目的地的购物中心的发展,而美式郊区型购物中心相对低廉的租金和“店中店”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厂商品牌,蓬勃兴起的厂商品牌专卖店化也助推了购物中心的成长。购物中心的厂商独立收银模式对百货业占用厂商账款的百货业模式替代,让以现金流为生命线的厂商优先选择进入购物中心,厂商品牌在购物中心的聚集和购物中心在聚集客流方面形成相互促进的效应,推动了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也迫使百货业部分接受了“店中店”模式。在人口密集的亚洲,都心型购物中心依然具备了多业态综合发展的模式,顺应了消费者时间价值不断提升带来的一站式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并演变出综合了办公、住宅、酒店、商场、外铺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将各业态专业店和厂商品牌纳入购物中心的同时,百货店业也往往被购物中心反过来吸纳为其中的主力店之一,百货店在与购物中心内其他专业店分享客流并激烈竞争中,商品品类和品牌不断减少、营业面积不断减少,演进为购物中心的专业店之一-专业百货或主题百货。
  观察现今美国和欧洲的百货业,会发现独立的百货店已经非常少见,传统的百货店已经演化为购物中心,包涵了多种业态,或者被购物中心收编为其中的一个业态、一个主力店而已,经营的品类也大大缩减为以服装为主。观察这些百货店中的品牌构成,会发现其以二、三线品牌为主,品牌定位介于厂商专卖店品牌与大卖场之低端、基础性消费品牌之间。以走量为主的快时尚品牌往往也不在其中,即使百货店内有这些快时尚品牌,也多为店中店,基本都有独立的收银系统,也不参加百货店的促销活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百货业的购物中心化。
  在购物中心、专卖店的逼迫之下,又面临专业店和电商的通路争夺,百货业式微实为必然。但可以肯定的是,百货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死。百货业不死的理由在于,当厂商品牌还未强大到可以独立开设专卖店而需要百货店这一通路品牌给自己带来客人、带来销售额时,百货业就会一直存在。
  显而易见,自身难以开设品牌专卖店和完全依赖电商渠道的厂商永远是大多数,对百货通路的需求也会永远存在。虽然面临专业店和电商这两类通路分流的挑战和竞争,但厂商对百货这一通路的需求只会调整、改进、提升而不会完全消失,百货业将在调整与主动或者被动的革命中继续长期存在,并在调整中获得新生。
  我国的百货业也正在经历这一调整的过程。我国的区域差异较大,经济快速发展并呈现区域不平衡态势,又叠加了城市化快速推进这一长期背景,百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一线城市基本已与国际潮流并轨,县域及县以下城镇还处于相对传统的发展阶段。目前,一、二线城市百货业的购物中心化不可避免,一些百货店的关闭潮正是这一大趋势使然,而行业的不景气只是加速这一趋势的催化剂,经营不善只具有个案意义;三四线城市及县和县以下城市,传统百货业还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也必须面对城市化浪潮、电商冲击以及拥抱零售业本身格局的变化。
  由此,可以预测我国百货业未来的走向:
  第一,购物中心化。我国的一线城市已经与国际零售业的发展并轨,百货业的购物中心化已处于进行时。随着以万达、华润、大悦城等为代表的购物中心进入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百货业的购物中心化也将快速到来。百货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要么将自己提升为多业态综合发展的购物中心,要么将自己“瘦身”为购物中心内的百货店,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和业态组合之一。还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先于购物中心社区化潮流而社区化,来获取在一、二线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这也是多个购物中心品牌推出和布局于社区型购物中心业态子品牌的重要原因。
  市场化所推动的“产业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聚集和城市布局的快速重构,是我国服务业和零售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为零售业的创新发展创造着各种机遇。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三线以下城市和县及县以下区域的城镇化。不同于美国郊区化的城市化模式,我国的城市化必然是以人口高度聚集为特征,零售业格局也必然不同于美国的郊区化购物中心为主的模式;加上中小城市生活节奏较慢,时间价值较低,顾客的消费行为会不同于时间价值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而会呈现购物中心与其他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百货业在这些城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快速发展的机遇,但也同样面临逐步购物中心化的压力。
  第二,主题化和专业化。百货业的购物中心化的另一面,意味着百货业走向自身的专业化和主题化,专业化和主题化的百货店才能在购物中心中显现业态竞争力,获取一席生存之地。即使在遭受购物中心竞争压力不是那么紧迫的一二线城市社区业态和三线以下城市,百货业的专业化和主题化也能够有效扩大百货店的商圈范围和聚客半径,从而与其他共生业态一起提升商圈聚客能力,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商圈氛围和营商环境。
  第三,电商化。百货业适应电商和社交电商竞争的有效法则就是自身也走向电商化。百货业的电商化,一方面可将可完全电商化的部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搬至网上进行,另一方面也可加强线下体验功能,将线下体验与线上推广、销售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O2O百货模式,在电商时代实现百货业的电商化新生。这一点,正是应对当前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战胜对手的法则就是成为对方并超越对方。
  从这些意义上而言,我国的传统百货业即将死亡,而主题化、专业化和电商化的百货业将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获得重生,与购物中心、电子商务一起共生共荣。

43
何苇航

何苇航

一身诗意千寻瀑

现在去商场,除了吃饭,看电影,给孩子上培训班,买一些快时尚的服装,偶尔去超市买生鲜即时消费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需求。而其他的需求都转移到了网络上,服务基本上都是又快又好,所以商场没落是必然的了,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商场会关门了。

看看电商的发展势头也可以得出这样的预测。根据商务部数据,2023全年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增长11%,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实物商品网零占社零比重增至27.6%,创历史新高。只要这个比例继续提高,那么实体的商场就会继续倒闭。现在很多商场改成写字楼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还有很多商改住的案例,这大概就是未来这些百货商场的出路吧。

7
祎雯

祎雯

百货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提供许多个人无法实现的产品和服务

36
我与春风皆过客

我与春风皆过客

并不是有了线上传统零售就活不下去了,只是传统思维还没转变过来的商场必然会面临淘汰。现在的商场部分已经注重消费场景和人们探索新店、会面的需求,而非单纯的服装品牌堆砌,商场内的餐厅也不再集中于某一个楼层。甚至有个别店的线下活动低于线上。真的没了商场,比如那些想逛chiikawa主题店的粉丝去哪呢?还是需要一个大的集合空间容纳更多类别,我认为反而写字楼的需求会持续减少

21
识业

识业

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服务机构

传统百货以零售购物为主要业态,早已被电商打败。传统百货经营者向购物中心转变,想引进更多的业态,特别是餐饮业态的时候,绝大多数百货经营者又面临着硬件的更新换代难题。

传统百货经营者大多都是租赁场地来经营传统百货,若要升级为加入餐饮业态,涉及到烟道、上下水,燃气等诸多方面的硬件改造。对于租客去做这些硬件改造,涉及到和业主方的以及其他物业租赁者的沟通交涉等等,所以绝对不会像自有物业的传统百货商做升级换代那么容易。而如果他们不做这些升级换代的话,又严重影响现有业态的经营,所以造成恶性循环。

深圳的茂业百货虽然是传统百货零售起家,但是在很多年前就做了商场的升级换代,加入了一些餐饮和体验式的主力店。最主要原因就是物业大多是自己的,他们很少租赁物业经营。自家的房子,想怎么做改造就怎么改造。相比那些租赁物业做百货生意的商家来说,引入餐饮业态就容易很多。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