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证监会部署最新KPI,IPO检查比例不低于25%

2024-04-09 15: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部门预算中提到:证监会2024年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而2023年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的数量指标仅为不低于5%。 | 相关阅读(财联社)
48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趋缓。数据显示,一季度,31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低于去年同期86家水平;IPO合计募资223.6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961.37亿元募资额;80家公司IPO终止(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7家。

企业主动“撤单”的原因,主要包括业绩下滑、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问询阶段发现了问题等。当然,也有排队时间太长,没有耐心等待等方面的原因。无论是业绩下滑等企业内在的原因,还是排队时间太长等外在原因,企业撤回上市申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对投资者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在A股市场,尚没有完全建立起高效、有序、严厉的市场监管机制,尤其在上市公司退出市场方面,还未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体系,企业进入市场之后,只要不出现明显的违规问题,即便业绩明显下滑,也可以在市场苟且偷生,甚至还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再融资。

为什么资本那样喜欢给一些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也没有很好产品、更没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投资,原因很简单,就是通过市场操作以及烧钱等,将企业做成具有很强概念炒作功能的牟利工具,推动其快速上市,再在上市后快速退出,完成资本投机目的。至于企业上市后有没有成长空间,能否给市场带来积极因素,资本投资者是不会过问的,即使是企业实控人,也不会太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与其说是企业家,不如说是资本玩家,他们所“创造”的企业,说到底,就是与资本炒手一起策划的牟利平台。在目前的A股市场,有些企业上市多年,资金募集了数十亿、亏损达到数十亿、减持套现数十亿,营业收入却未达到数十亿,可是,股价却炒到数百元,这还能算是企业吗?分明就是资本玩家的道具和牟利工具啊。

也正因为如此,监管机构加强对企业上市入门的监督,不因实行注册制就让大量劣币进入市场,是完全正确的。通过对上市公司违规问题的严厉查处、对涉案人员的严厉追责、对中介机构的严厉监管,从而让各个层面、各个关口的人员都能对市场、对法律、对投资者产生敬畏感,而不再用“闯关”的心态对待企业上市,而是用“负责”的态度对待企业上市,那么,上市公司的质量就能大大提升。

事实也是,企业上市如果都是“闯关”,就只能说明上市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件痛苦的事,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坏事。殊不知,企业上市,绝不只是融资那么简单,还要通过上市,对企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企业上市是“闯关”,这些方面的功能就不可能形成,特别是投资者,就有可能被“闯关”的企业造成严重伤害。

企业上市,应该是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信心,自然,无论是企业还是中介机构,以及监管机构,都应当把企业上市当作事业来对待,应当用“负责”的态度对待企业上市,从而主动把关、主动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而不是串通一气,将企业糊弄上市,给资本投资者制造牟利空间。如此,A股市场还如何稳定、如何健康、如何可持续发展呢?

也只有把好入口关,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资本绑架的企业上市,才能有效堵塞市场的失血点,让上市公司不要成为股市的抽血机器,而是造血机器。眼下的A股市场,由于被资本绑架和裹挟的上市公司太多,特别是近年来,用概念打造出来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资本的牟利工具、牟利平台,从而造成股市大量失血,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已经很难再为市场提供足够的血液,最终导致市场出现严重下跌。

真正有质量的企业,应当鼓励其上市,并通过上市募集到的资金,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那些引进了过多资本的企业,则应当严格控制其上市,避免给市场增加太多的吸血鬼。股市必须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双赢”的平台,而不是上市公司赢、投资者输,如果这样,股市总有一天彻底垮台。记住,是垮台,而不是崩盘,3000点的中国股市,还没有崩盘的资格。

50
董元元

董元元

旅居全球各地

随着证监会年度预算增加的,还有IPO检查比例的KPI,当证监会也开始“卷”业绩,说明监管之决心。

之前,IPO检查随机抽取则是按照5%的比例从拟上市企业中随机挑选。大部分保荐机构和IPO企业都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那5%,所以准备的就不会很充分,一遇到现场检查自然就手足无措了。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大学生在上过一门选修课后写了一篇论文当做作业上交,后来这篇论文被要求参加论文答辩,可以想想这个大学生怕不怕。现在这个比例增加5倍,大家也别侥幸了,好好准备吧。

话说在全面注册制实施一周年之际监管机构研究提高上市标准我们一点都不意外,注册制让很多劣币获得了成为上市公司的机会,然后呢,上市后业绩就变脸,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实际上,即便增加现场检查比例,夯实的也只是拟IPO企业在审期间的财务数据,是历史业绩。当然大幅提高拟IPO现场检查比例的确是能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是在监管机构人手本身就有限的情况下,是否把精力多放在已上市公司的监管上、加大退市力度和上市后企业的处罚力度来的更实在呢?

22
will

will

驰骋猎场十余载

25%的比例在后边几年会持续,主要原因如下:
1、金融反腐要持续;
2、几年特别地产行业持续爆雷引发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使得去年开始对上市审核尤为严格,不止体现监控比例,还有其他一系列的举措;
3、金融政策的改革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