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

2024-04-16 10:05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 相关阅读(澎湃)
49
张奥平

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1、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但仍处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量强价弱”的现实环境中,“量强价弱”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
2、2024年中国仍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为3.1%,远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
3、出口改善是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恢复的关键,2024年一季度,民企占进出口总值“半壁江山”(54.3%),企业数量占比九成;
4、出口回升是“出口—民企投资—城镇就业(民企贡献80%城镇就业)—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民企投资”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
5、以美元计,一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较去年全年增速加快6.1个百分点,结束了去年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
6、2024年扩内需的政策重心:大规模设备更新促民企投资,消费品以旧换新促居民消费;
7、更新换新“倒逼机制”明确:《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完成制修订294项重点国家标准,有74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8、4月以来,部分发达省市已制定本地更新换新具体工作细则。如浙江、山东、重庆、广东等7省市出台了整体的方案或举措;
9、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10、“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工作抓手便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并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

25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产能过剩最重要的判断指标是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通常定义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的比例。当一个行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就意味着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该行业就处于整体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产能利用率的衡量就成为界定和分析产能过剩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产能周期与产能过剩,审视当下产能过剩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轮产能过剩的化解之道。

历史上的产能周期与产能过剩。产能周期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新增产能的投放可能恰逢需求的回落,从而造成经济中出现产能过剩。回顾历史,中国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5年走过了三轮朱格拉周期,最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在2016年开启,2022年起或已进入下行阶段。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综合统计局公布的细分行业和上市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2023年下半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程度低于历史中枢水平。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表现最弱,与高技术制造业的重合度较高。原材料行业产能利用程度也有不足,集中于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工相关行业。消费制造行业中,无论是医药、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必需品,还是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皮革制鞋、纺织业等可选消费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不足。

本轮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特征。第一,房地产和人口迎拐点,建筑原料与商品需求面临变局。一方面,商品消费可能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尤其是家用器具、家具、木材等房地产相关的耐用消费品,而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也较难复刻“消费升级”时期的增长逻辑。另一方面,房地产部门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建筑原材料终端需求的影响较大,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压力逐步累积。第二,产能投放叠加外需转弱,化工医药行业压力突出。2021年以来,外需推动化工、医药行业等行业大规模扩产。然而,2023年以来全球需求趋于回落,对前期产能的消化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风险逐渐显现。第三,绿色化浪潮推动,能源转型行业投资迅猛。“碳中和”长期需求前景较好,远期视角下的产能有望得以消化。然而,技术路线处于演进过程中,“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存在矛盾。第四,海外产业链加速重构,半导体竞争白热化,行业面临三重压力。一是产能增长,中国及海外经济体均加大半导体领域的资本支出,新建产能将陆续投放。二是制造外迁,外商企业在华生产回落,更趋向于“在岸”、“近岸”和“友岸”。三是需求回落,加剧相关行业的经营压力。

产能过剩的化解之道。第一,供给侧改革仍然有必要。本轮产能过剩行业涉及的民营企业更多,需避免“一刀切”重演,可给予主动退出的落后产线一定财政奖励,补贴低能耗产品的终端消费、征收“碳税”等市场化形式,给予民营企业稳定的预期和充分的信心。第二,鼓励创新和质量标准提升。先进产能不易过剩,渠道、商业模式及应用端的创新同样重要,优质产品的推出和推广能够创造需求,有助于帮助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的企业打开市场,消化产能。第三,畅通“外循环”。创造良好国际环境,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5
Beta

Beta

强得很

创造gdp数据,不忘减持债务,

29
Hedouwudao

Hedouwudao

外部性给予当下“国富兵强”稍微优先于“民富国强”,但也只是稍微,时间窗口额度不太充裕。
公共政策的要义,不在于绝对值,而在于外部性、内部性的节制、均衡、谐振率。

7
Mr.Chang

Mr.Chang

现在的利好已经成了鸡肋,国内外都不认可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