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央行进场买国债又有新进展?财政部发文

2024-04-23 19: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4月23日,财政部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对于财政部的表态,多位接受财联社采访的人士认为这是对央行增加购买国债规模一个比较明确而肯定的信号。 | 相关阅读(财联社)
49
小于施主

小于施主

央行法规定央行不能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这也是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一部分,近期财政部表态,多位专家表达观点,这次央行进场购买国债,被视为强化与财政协调的新举措,可能意味着会执行相对非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并非中国版“量化宽松”,而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政策选择。

早在2007年央行就买入过特别国债,其中7500亿去年续买。2007年和去年办法是,央行给某个银行定向一笔资金,让银行去买国债,然后央行再从该机构二级定向买入,同时回收定向资金,实现央行政府债券持有量的上升。从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来看央行买入是好的方式。

目前对于央行购债的具体影响存在不同看法,当然,不是债务是否应该货币化,而是债务的分配是否合理和有效,能否提振经济和居民幸福感,以及债务的偿还能力等。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一举措将对金融市场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这一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4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4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同比下降2.3%;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394亿元,同比下降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7798亿元,同比下降15.5%。

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增势低迷,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了基数、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减税政策存在翘尾减收效应,但扣除这两项特殊因素影响后,今年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2%左右,但仍保持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

分税种来看,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和资源税致使税收收入承压,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以及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的增长则是积极因素。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减免政策是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减收的重要原因。消费税的大幅增长源于与居民消费关联性较高的服务行业复苏,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去年车辆购置税的大幅增长。而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较为亮眼,可能与财政部在今年2月份将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提前下达给地方政府有关,这将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项目完工进度并形成实物工作量,如为开展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配套资金。

尽管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略显低迷,但支出端仍保持了一定节奏和力度。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完成全年预算进度的24.5%,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国债资金提前下达和转移支付资金快速拨付为地方政府加快支出进度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财政资金对基建领域支持明显增强,尤其偏重于农林水事务和城乡社区事务两项;而对民生领域支出力度有所下降,主要受到卫生健康支出减少的拖累。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受到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的支持,2024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年完成预算进度为14.7%,要高于2022和2023年,表明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改善。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主要与今年专项债发行力度和节奏偏弱有关,去年1-3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3568亿元,而今年1-3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仅6000多亿元,不及去年同期半数。从目前各省的专项债发行计划来看,预计4-6月将发行新增专项债1.2万亿,如果按此进度,今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比去年少4000-5000亿。

总体上,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为-1.5%,较1-2月累计同比回落,财政对经济的支持有待提速。

24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国债可以成为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政策工具。央行买卖国债可以活跃国债市场,有利于增加债券市场总市值,也有助于稳定国债收益率。
还有一个议题,财政赤字的货币化问题,也就是央行能否直接给财政透支或者直接由央行增发货币偿还国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前些年讨论过,并且《人民银行法》禁止上述行为。问题是,如果在国家财政出现系统性危机时,例如美国的财政赤字与天量美债的本息兑付难题,央行能否直接对财政系统注资呢?央行与财政是一个国家主管经济的两个重要部门,但是两个部门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在法律上和实践上都是泾渭分明,责任大家都拎得很清。
现在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通行做法就是发行国债,由于支出刚性增加,各国国债存量余额都是越来越多。在统计上,由于各国的 GDP 总量普遍在增长,因此以政府债务余额占 GDP 一定比例为安全线的计算方法证明:国债可以持续增加发行,因为 GDP 经济总量在增加。我国也不例外,以国债为主的政府债务余额也在逐年积累,本息兑付数字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这是各国共同面临的现象。
如果央行直接向财政系统注资,将增加无实体经济生产基础的货币供应量,可能升高通胀率,从而影响了经济金融稳健,造成货币贬值,制约了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这是弊端,也是金融与财政行为边界的底线。
在社会常规运行态势下,法律必须遵守和执行。然而在非常时期,出现非常情况,可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特事特办呢?法律不杜绝特例,经济也不可能保持永远不出意外,有些极端情形是否需要纳入其中考虑?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