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美双方达成五点共识
庾春蕾
中美之间的关系现在很难讲,这两年来美国很多领域的高层官员频频访华,中国也有高级官员访美,双方看起来沟通对话的渠道很顺畅。这次布林肯访华是最新的举动,大家都很期待双方是否能谈出一个什么结果。
但是从中美之间达成的这五点共识来看,能不能称之为有结果很难说。这五点共识其实只是反复提到了双方要保持沟通对话,以及保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到底是否有进展,都没有遇到。
Hedouwudao
以其主导的全球货币结算系统(SWIFT)为抓手释放金融制裁的预期也好,产生过剩的严重关切也罢,加之南海、人权新老话题,美A的明修栈道,指向其实就是一个:意欲胁迫中C签个“广场协议V2.0”。
同时也是想着避免热战冲突等。
中C并非当年的、军事和安全被美A定了边界的日J。
这样一个过程,实则是:21世纪新一轮“产生过剩”及其解构、重构、新构第四范式全球化。
当年,那是1986,日本汽车崛起卖向全球并成为美国市场最大供应方的时间节点,美国与日本沟通来去,签了个《广场协议》,倡议日元升值;同时,倡导日本扩大内需、减少出口。
结果,不负协议,日元真的升值,出口真就减少;日元购买力大幅上升,虚拟起来了,情绪起来了,情绪定价金融化,附着在不动产上,房产超级金融化、去纽约购买不动产、去好莱坞购买影视产业......
结果情绪随杠杆率周期性波动,不出5年,1991,日本资产负债表开始缩表,个人、家庭、机构的首要关注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
客观而言,遇到这样有美国界定的天花板,日本做的相当稳妥,时至今日,并无崩溃,也无魔幻,如此境况,稳稳当当、社群均衡、世相节制。
相较而言,同样的剧本,拉美已用百年历经演绎出魔幻现实的风格,印度将在未来百年大概率魔幻现实。
当下,台上主角更替,美国依然是恒量主角,这次上台前来的是中C。
同样的产业供应链转换档口,同样的关键词“产能过剩”,频繁双向沟通下,美国意欲整一份《广场协议V2.0》。
站在中C视角,看当年大英解决产能过剩是两式殖民--控制和垦荒(第一范式全球化),德日解决产能过剩通过战争(第二范式全球化),美国解决产能过剩是通过商品与资本的自由流动 -- 商业利润抽取而非产权诉求,以及信息与价值观的自由流动--宗教般热情(第三范式全球化),中C自有中C自身维度的范畴、定位、结构、节奏,是之所谓“第四范式全球化”,包括但不限于富春山森林货币体系等。
BTW,早期的米国,250年前的北美大陆,为反对英国政府以税收和管制逻辑支持的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在北美的倾销(产能过剩),波士顿港口一哄而上倒掉三首船上来自中国福建武夷山红茶,以此发端,有了美国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