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下,欧洲各国向中国车企抛出招商橄榄枝
2024-06-17 17: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欧盟上周宣布,或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以德国为首的一批政界人士和产业专家都对欧盟的关税政策提出了批评意见。还有一些人则开始另辟蹊径,争夺起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投资机会。 | 相关阅读(财联社)
46
Monkey K
不唯上,只唯真
数据显示,2023年,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上牌数为32.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9%,市占率达到2.5%。中国电动汽车无论是产品价格、性能、智能化和服务等,加上运费与关税比欧洲当地生产的同款车型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欧盟从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调查到确定加征关税,其意图就是打压中国汽车出海,实施地方保护。如今欧盟各国借中国汽车出口受阻,伸出合资建厂橄榄枝,似乎是逼着中国车企把生产转移到欧盟,把就业带回国内,让制造业回流。
欧盟对华汽车关税政策无疑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公平自由,还冲击了汽车行业布局,但这也将促使中国车企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扩大在欧洲的生产版图。西班牙已获得奇瑞投资,意大利等国也积极争取。欧盟增加关税之举或加速中国电动汽车本地化生产,将加快当地设厂。
当然,不同地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各异,南欧因成本和制造标准优势明显,东欧和土耳其则对特定类型汽车更具吸引力。这一系列动态展现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国车企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各国也在积极争取中国投资以促进自身汽车产业发展。过去是欧美车企到中国造合资车,现在是中国车企来欧洲,真是风水轮流转。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如何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也将是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新课题。
25
黄山黄河
中国车企应该抓住机会,在欧洲建厂,实现由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的转型。学会全球化,才能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单一市场的成功不代表能成功进入新市场,学会欧洲的法规和规则,利用目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进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