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来电创始人失联?本人发声

2024-08-19 12:22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8月18日,有媒体消息称,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冰松于近日“失联”,与其同时失联的还有来电科技第一手接盘人韩冰,以及其他4名来电科技相关人员。而“失联”原因,或涉及在与浙江省浦江县国资的合作中致使国有资产流。8月18日晚间,袁冰松发布朋友圈称,“上天是公正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致良知,凭心做事,不做恶,天必佑之!” | 相关阅读(财联社)
47
王磊Sans Wang

王磊Sans Wang

资深市场战略顾问,商业专栏作家

让商业回归商业本身,是我们这些年的一直呼唤。
无论是曾经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还是这些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
其本质都是为发现市场的真正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投资者和股东创造利润。
但是,最近几年在“资本”的不断驱动下,很多正常的商业行为和模式都开始变味。
来电科技的这一系列操作还是曾经的味道,还是曾经的配方;是否牵扯到国有资本的流失,希望相关管理机构和审计机构给出一个客观的调查。
1.共享充电宝是很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
共享充电宝从商业模式上看并不是一个很有创新的项目和模式,只不过通过不断网格化的分销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在这个过程中,把充电这个本身的“没电焦虑”给放大了而已,并且就是为了给手机充电,需要企业自建程序、业务管理平台、充电管理设备等等。
这本身其实是一种花大价钱办小事的商业模式,创造的整个价值链其实很低。
并且企业只有不断分销、不断设点提升估值,让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
2.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快充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充电宝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并且,现在的共享充电宝收费其实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低的,这个价格已经不如当初那么友好,这种行为本身也是特殊的“特色”。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把一个不是需求的需求给淘汰掉而已。

51
董元元

董元元

旅居全球各地

我只用过一次共享充电宝,就被其昂贵的收费吓退,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生意。

如果自己愿意带充电宝,那么每次的使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快速充电技术的普及,让手机从零到满电的时间最快可以到十分钟以内,而这个也可以替代很多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在的手机电池容量都比此前要大很多,只要不是重度用户,一般支持一天还是可以的。

因此,当可以替代的产品和服务非常多的时候,共享充电宝就成了一个非常鸡肋的产品了。不好好思考商业模式最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只是在营销和布点上下功夫,恐怕是本末倒置了。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