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享年100岁
柏文喜
卡特逝世:他见证的中美蜜月改变了世界
2024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家中逝世,享年100岁。卡特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总统,只有短短一个任期,但他在位期间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主导了中美建交,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于两国来说是双赢的结果,但当时美国国内阻力很大,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中国会做出改变,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只有卡特看到了中国变化的端倪,并在国内外政治阻力中,坚持推进了中美建交。
卡特在回忆录中说:“中国领导人和我都是带着诚意和决心进行谈判的,因为我们知道,通过谈判取得的成果将造福于两国人民。” 历史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卡特执政时期的中美关系,也达到了建交后的第一个蜜月期。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契机
在卡特之前,尼克松已经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破冰之旅。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探路。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在会谈中明确表示尼克松总统打算访问中国,并讨论了尼克松访华的具体安排和中美联合公报草案。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不过,尼克松访华只是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中美建交还需要两国继续推动。
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74年贸易法》,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在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中国必须释放所有政治犯、美国能够自由进入西藏、台湾地位问题、人权问题等。
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一系列“人权修正案”,要求将人权作为美国对外援助和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条件,并试图阻止中美建交。这些修正案严重干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尼克松任内,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但美国仍然坚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立场,导致中美建交谈判陷入僵局。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副总统福特继任美国总统。福特继续推行尼克松的对华政策,但在台湾问题上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1975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案将美国从《中美联合公报》中关于“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和军事援助,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中解脱出来,实际上为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保持军事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和精神,阻碍了中美建交的进程。中方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谴责,中美建交谈判再次陷入僵局。直到1976年,卡特当选为美国总统,中美建交才迎来转机。
卡特力排众议,推动中美建交
卡特在竞选总统时就表示,他要在上任后的第一年实现中美建交。卡特认为,与中国建交符合美国的利益,有利于改善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有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一些问题,如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等。
卡特上台后,任命万斯为国务卿,布鲁斯为驻华联络处主任,积极推动中美建交谈判。卡特还通过私人渠道向中方传递了美国希望尽快实现中美建交的意愿。
中方也对中美建交持积极态度。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愿意与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美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关系。
1977年8月,万斯国务卿在访华期间与邓小平副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建交问题交换了意见。邓小平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美国必须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废除《与台湾关系法》,从台湾海峡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
万斯表示,卡特总统愿意在任内实现中美建交,并希望双方能够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他还透露说,卡特总统已经指示美国国会不要通过任何可能阻碍中美建交的法案。
经过多次会谈和协商,双方终于在1978年7月底就中美建交问题达成了协议。1978年8月7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向他通报了中美双方就建交问题达成的协议,并宣布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机构。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声明在这一立场上与美国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终止《与台湾关系法》,从台湾海峡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等条款。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完成,也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美关系蜜月期的成就与影响
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进入了第一个蜜月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在政治上,两国高层领导频繁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天,卡特总统就发表了对华政策声明,表示美国将致力于发展美中之间的持久和建设性的关系。1979年1月31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两国领导人在白宫举行了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
在经济上,两国贸易额迅速增长,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美教育交流协定》等一系列协议,为两国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文化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美两国互派留学生、学者、艺术家等人员进行交流和访问,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科技上,两国在航天、能源、环保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中美两国共同发射了多颗卫星和航天器,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美建交及随后的蜜月期,不仅深刻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关系,也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版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美建交打破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一,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的合作与竞争,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调整,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随后发生的中越战争、中韩与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苏联的解体无不深刻影响着东北亚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政治与经济版图的变化。
中美建交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可以利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同时,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来完善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