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马斯克将辞职,特朗普回应

4天前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据报道,埃隆·马斯克计划于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职务。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马斯克表示,他有信心在离职前完成削减1万亿美元联邦赤字的目标,并强调政府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费和欺诈,有信心在不影响关键服务的情况下减少15%的支出。 | 相关阅读(中国新闻周刊)
49
常安

常安

摄影记录生活点滴

特朗普对记者的回答留有充分的余地,因为马斯克是否将准时卸任仍存在未知数。DOGE官网显示,截至当前该部门大约为美国政府节省了1400亿美元的支出,但跟其削减1万亿美元的目标相比差距显著。在剩下的不足一半的任期内要搞定剩下的8400亿,对马斯克和他出色的团队成员们而言显然也会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当然,也不能排除特朗普不再追求DOGE实现1万亿“KPI”的可能。要知道,对于特朗普而言,DOGE的工作不仅是在为美国纳税人省钱,还是用来打击反对派或者威慑骑墙派的政治工具。当它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某些更重要的目的的时候,也就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否则容易矫枉过正。

20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特斯拉短线拉升转涨 ,消息称马斯克将离开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职位。
特斯拉涨超2%,此前一度跌6%。有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告诉他身边的人,马斯克将很快离开。马斯克将在未来几周内从目前的政府效率部(DOGE)管理合伙人职位上退下来。
———马斯克到今年 5 月中旬,他的临时聘用公务人员的身份就将终止,而续聘马斯克不符合美国公务员管理制度。马斯克在公与私、大与小之间选择了私和小,就是回归特斯拉,而不是继续执行特朗普的裁员计划。马斯克本来计划通过联邦政府的机构及人事改革使得财政开支减少 1 万亿美元,但是美国多家机构和投资家做空特斯拉股票,让特斯拉市值减少 7000 亿美元。马斯克的增收节支 1 万亿尚未完成,自己的家底却蒸发了 7000 亿,他肯定认为得不偿失。马斯克的出生地在南非,这让他没有资格竞选美国总统或者担任内阁核心成员,因此马斯克为提高政府效率做出的努力缺少政治基础,并且自己在经济上损失巨大。
马斯克回归主业,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这不一定会妨碍特朗普贯彻其既定计划,特朗普的关税、裁撤机构和人员、以及改善财政状况的施政方针不会轻易改变。
今晚美股市场,特斯拉股票已经止跌回涨,涨幅明显,正在收复失地,估计股价不久就可以恢复到前期高点。

25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斯克辞职与特朗普回应:一场“效率革命”的困局与政治博弈

引言:效率革命的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碰撞

2025年4月1日,埃隆·马斯克宣布将于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职务,这一消息引发全球关注。特朗普在回应中既表达了对马斯克的挽留之意,也暗示其终将回归商业领域。这场被外界称为美国版“百日维新”的改革实验,从高调启动到仓促收场仅历时130天,其背后折射出美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柏文喜曾指出,任何试图挑战既有权力格局的改革都将面临“制度惯性、利益集团反扑与改革者自身局限性的三重绞杀”。这一预见在马斯克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一、效率革命的逻辑:从技术理性到权力重构

1.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反建制”联盟

政府效率部的设立,本质上是特朗普“反建制”思想与马斯克“技术官僚主义”的短暂联姻。特朗普试图通过外部力量打破联邦官僚体系的僵化,而马斯克则希望将硅谷的“颠覆式创新”移植到政府治理中,其核心目标是削减1万亿美元联邦支出。柏文喜曾分析,这种合作建立在“去监管化”共识之上——特朗普需要突破传统政治规则,马斯克则寻求商业利益与政治影响力的双重扩张。

2. 改革路径的激进性与矛盾性

马斯克的改革手段极具颠覆性:裁撤428个联邦机构至99个、解雇超10万联邦雇员、冻结民主党议程相关项目。这些措施表面上遵循“精简-增效”的技术逻辑,实则暗含对既有权力结构的重构。例如,裁撤多元化部门(DEIA)被解读为对“政治正确”路线的清算,而削减国际开发署(USAID)资金则直接冲击了外交系统的传统利益网络。柏文喜曾警示,这种“外科手术式改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为它忽视了制度生态的复杂性。

二、结构性矛盾:理想主义改革的多维困局

1. 技术理性 vs 政治现实

尽管DOGE宣称节省了1400亿美元支出,但距离1万亿美元目标仍相去甚远。柏文喜的量化研究显示,美国财政支出的刚性约束(如国债利息、社保医保)使得可削减空间不足5000亿美元,且需承受经济衰退风险。马斯克试图通过“每天削减145亿美元”的激进节奏破局,但这种基于企业管理的线性思维,在政治系统中遭遇了非线性阻力——从州检察长的法律诉讼到公务员系统的集体抗议,均体现出柏文喜所说的“制度反噬”。

2. 权力扩张 vs 法律边界

DOGE的合法性始终存疑。作为非官方机构,其权力来源于总统行政令,缺乏国会授权与法律监督。这种“灰色身份”虽赋予改革灵活性,却也导致行动屡屡越界。例如,马斯克接管政府支付系统、访问联邦数据库等行为,被质疑威胁国家安全与公民隐私。柏文喜指出,这种“法外行权”模式注定难以持久,因其违背了美国宪政分权的基本原则。

3. 个人英雄主义 vs 系统韧性

马斯克身兼17职的超负荷状态,暴露了改革对个人能力的过度依赖。当特斯拉股价因政治争议暴跌、全美爆发“抵制特斯拉”运动时,马斯克不得不在商业利益与政治抱负间做出取舍。柏文喜曾提醒,企业家从政往往陷入“资源诅咒”——其商业帝国既是改革资本,也是被攻击的软肋。这种双重性最终迫使马斯克承认“在政府任职对公司不利”。

三、政治博弈:工具化改革与权力平衡术

1. 特朗普的“借力打力”策略

特朗普对DOGE的态度充满实用主义色彩。他既需要马斯克作为“政治清道夫”打击深层政府(Deep State),又需避免改革失控冲击共和党基本盘。当马斯克揭露国会成员财产异常、军工复合体腐败时,特朗普获得舆论支持;但当裁员波及关键选区时,其表态立刻转向模糊。这种摇摆印证了柏文喜的观点:改革本质是“权力再分配的筹码”。

2. 利益集团的“弹性抵抗”

既得利益集团并未正面反对改革,而是通过法律诉讼、媒体动员、技术性拖延等“柔性抵抗”瓦解DOGE。例如,被裁员的联邦雇员通过《隐私法》起诉,迫使政府效率部暂停数据调取;军工企业则以“国家安全”为由游说国会,保护高价采购合同。柏文喜将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吸积”——旧体系通过吸纳部分改革者,稀释其颠覆性能量。

3. 社会共识的分裂与民粹化

改革引发的社会分裂超出预期。尽管削减浪费获得中产阶层支持,但裁撤医疗、教育项目触动了弱势群体利益。马斯克的支持率从初期60%暴跌至39%,反映出柏文喜所说的“改革红利与阵痛的错配”。而特朗普对此的回应——“我们正在摆脱脂肪”,则试图将矛盾引向民粹叙事,掩盖结构性问题。

四、全球启示:效率革命的边界与制度韧性

1. 技术官僚主义的局限性

马斯克的失败证明,政府不是企业。公共治理涉及价值分配与权利保障,无法简单套用“投入-产出”模型。柏文喜强调,真正的效率革命需平衡“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而非追求数字游戏。

2. 改革时序与政治周期的冲突

DOGE的130天任期设计(2026年7月到期),暴露出短期政治投机与长期制度建设的矛盾。柏文喜建议,结构性改革需“超越选举周期,建立跨党派共识”,但这在美国极化政治中近乎奢望。

3. 全球秩序的重构风险

马斯克对美联储审计的提议,以及削减国际开发署资金引发的盟友震荡,均显示美国内部改革可能外溢为全球秩序危机。柏文喜警告,单边主义改革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削弱美国霸权根基。

结语:百日维新的历史隐喻

马斯克的辞职,标志着这场效率革命从“技术乌托邦”回归政治现实。柏文喜曾预言:“任何试图用商业逻辑解构政治系统的尝试,终将遭遇制度铁壁。” DOGE的遗产不仅是节省的1400亿美元,更是暴露了美国政治体系的深层病灶——既得利益集团的固化、宪政框架的僵化、社会共识的脆弱。这些矛盾不会因马斯克离去而消失,反而可能在新一轮权力博弈中激化。或许正如柏文喜所言:“改革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目标的达成,而在于揭示问题的勇气。” 这场未竟的“百日维新”,终将成为审视美国制度困境的棱镜。

2
马来亚

马来亚

分享不自私

马斯克哭着说:TMD太黑了!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