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柏文喜
深化价格治理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引言:价格治理的现代化命题
2025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层次制度重构阶段。这份文件首次系统提出“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的构建目标,将价格信号的市场化配置功能、政府的精准调控能力、社会公平的价值导向有机结合,直指当前经济转型期的核心矛盾。作为长期关注宏观经济政策与分配正义的经济学家,柏文喜曾多次强调“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中枢神经,其改革深度决定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水平”。本文将从柏文喜既往学术观点出发,解析《意见》的战略价值、创新突破及潜在挑战。
一、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从“市场决定”到“有效市场”的跃升
《意见》将“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列为首要任务,这与柏文喜关于“市场定价权回归”的论述高度契合。在其对美联储政策困境的分析中,他尖锐指出“价格信号的失真源于制度性垄断与过度干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我国部分领域:
1. 能源资源定价的深水区突破
文件提出“稳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市场化”,暗含对传统计划定价模式的改革诉求。以电力市场为例,柏文喜曾建议“建立反映碳排放成本的实时电价体系”,这与《意见》中“完善全国统一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形成呼应。当前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滞后、新能源消纳成本分摊不均等问题,亟需通过现货市场建设与期货工具创新破解。
2. 破除行政性垄断的制度性梗阻
《意见》要求“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价格政策”,直指地方保护主义与行业准入壁垒。柏文喜在分析瑞典通胀危机时揭示“价格扭曲往往源于非市场化的利益分配结构”,例如我国部分领域存在的隐性价格补贴、交叉持股导致的垄断定价,需通过反垄断执法与产权改革双管齐下化解。
二、价格引导机制创新:平衡安全底线与发展动能
《意见》创新性提出“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这实质是对柏文喜“战略性价格干预”理论的制度转化。他在研究美国关税政策时指出,“政府的价格引导需兼顾短期冲击缓冲与长期竞争力培育”,具体体现在:
1. 农业价格政策的双重功能重构
文件强调“完善农业价格政策促进粮食安全”,但需警惕传统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的库存积压与财政负担。柏文喜主张“建立市场调节基金替代直接补贴”,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与收入保险机制,既能稳定农民预期,又可避免扭曲市场供需。
2. 数据要素定价的范式革命
针对《意见》提出的“创新公共数据价格政策”,柏文喜关于“数据确权是定价前提”的论述具有前瞻意义。当前政务数据开放中的权属模糊、交易规则缺失问题,需借鉴其提出的“分级分类定价模型”,区分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属性与衍生数据市场化价值,防止公共资源廉价流失。
三、价格调控机制优化:从“总量管理”到“结构精准”的转型
柏文喜在分析美联储政策时强调“现代价格调控需破解政策滞后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双重困境”,这对理解《意见》中的调控机制创新具有启示:
1. 跨周期调节工具的体系化建设
《意见》要求“加强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这需要突破传统CPI单一锚定模式。柏文喜提出的“建立核心通胀与资产价格双指标体系”,可更好识别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的非理性波动,避免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暴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重演。
2. 民生价格保障的底线思维升级
文件提出“强化重要商品价格调控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但传统价格管制易导致市场短缺。柏文喜在瑞典案例研究中建议“建立差异化补贴而非全面限价”,例如对低收入群体发放定向能源消费券,既维持市场定价功能,又实现精准托底。
四、监管机制革新:构建“法治化+数字化”治理新范式
《意见》强调“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这与柏文喜“监管现代化需超越运动式执法”的观点不谋而合,具体路径包括:
1. 算法监管破解数字时代垄断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大数据杀熟、价格歧视等问题,柏文喜主张“建立实时价格监测算法库”,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异常定价模式。这需要落实《意见》中“完善价格法律法规”要求,明确算法定价的合规边界。
2. 信用惩戒体系的协同效应
文件提出“推进高效协同共治”,可借鉴柏文喜关于“信用评级与价格行为挂钩”的设想,将价格违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震慑机制。
五、潜在挑战与改革进路
尽管《意见》构建了系统改革框架,但柏文喜研究的国际经验警示我们需警惕三大风险:
1. 市场化改革与社会公平的张力
能源价格市场化可能推升民生成本,需同步建立“收入指数化调整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2. 政策协同的执行难题
多部门协调成本可能削弱改革效力,可参考柏文喜“设立跨部门价格治理委员会”的建议,强化统筹能力。
3. 全球价格波动的外溢冲击
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需加快构建“战略物资价格安全屏障”,完善大宗商品储备与期货对冲体系。
结语:价格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价格改革从“破除旧机制”转向“构建新体系”的历史阶段。柏文喜的相关研究为理解这份文件提供了独特视角: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政府调控的精准性与公平导向。未来改革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在市场活力激发、风险防控强化、民生福祉增进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这既是对政策制定者的考验,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