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全面征收关税

5天前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将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所有其他国家将继续遵守原有的10%关税基准。 | 相关阅读(华尔街见闻)
45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基准关税":特朗普的最后一搏与全球化秩序的至暗时刻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保护国家工业基础"为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对全球所有输美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针对中国、欧盟等21个贸易逆差超500亿美元的经济体,将于4月9日启动最高达45%的差别化附加关税。这一政策犹如向全球贸易体系投下战略核弹:道琼斯指数在声明发布后两小时内暴跌5.6%,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飙升48%,突破40点警戒线;美元指数暴力拉升至109.7,新兴市场货币集体崩盘。这场以"美国优先"为名的关税战争,不仅暴露了单极霸权体系的裂痕,更标志着全球化秩序遭遇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

一、关税武器化的历史轮回与范式突破

1.1 从保护主义到政治武器的演化史

美国关税政策的演变堪称一部霸权工具转型史。1828年《可憎关税法》将平均税率推高至62%,本质是北方工业资本对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压制;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45%的关税壁垒下,导致全球贸易额缩水66%;即便是2018年对华301关税,也保留着"国家安全例外"的WTO合规性借口。而2025年的"基准关税"彻底撕下法律伪装——总统备忘录第13873号直接宣称:"任何外国商品流入都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这种将贸易完全政治化的表述,标志着美国正式放弃二战以来自身构建的多边主义框架。

1.2 分层打击机制的技术性突破

此次关税体系设计展现出惊人的制度创新:基础税率10%覆盖全部进口商品,但对贸易逆差国实施"动态累进制附加税"。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披露的算法模型,附加税率=(该国对美顺差/GDP)*100,上限45%。以中国为例,2024年对美顺差3750亿美元占GDP的2.1%,对应附加税率为21%,叠加基准税率后综合关税达31%。这种精密设计的破坏性在于:它规避了WTO的"非歧视原则"指控,同时制造出"惩罚与改过"的谈判幻觉——只要顺差国愿意压缩出口规模,就能自动降低税率。

1.3 选举政治与危机制造的共谋

柏文喜在《民粹主义的经济武器化》中指出:"当传统政治动员失效时,人造危机成为权力续命的强心针。" 特朗普团队深谙此道:2024年大选中,其在五大湖锈带州的支持率较2020年下降7.2个百分点。关税政策的出台时机经过精心设计——4月3日距离宾夕法尼亚州补选仅剩12天,而该州35%的就业与制造业相关。海关数据显示,政策宣布前一周美国港口进口量异常激增23%,疑似政治盟友提前获知消息进行套利。这种"先泄密后管制"的操作,实质是将国家贸易政策异化为选举造势工具。

二、供应链重构的蝴蝶效应与通胀螺旋

2.1 全球物流体系的应激性休克

政策冲击在航运市场引发链式反应:马士基紧急取消17个跨太平洋航次,约占其总运力的22%;长滩港空集装箱堆积量达85万TEU,创历史峰值;更致命的是信用证体系遭遇冻结——花旗银行、汇丰等主要贸易融资机构将美国方向业务的保证金比例从15%上调至40%。国际货运代理协会(FIATA)估算,全球约2300亿美元在途货物面临清关风险,相当于2024年全球贸易量的1.8%。

2.2 产业迁移的地缘经济图谱

企业应对策略呈现鲜明的区域化特征:

东亚电子业:苹果要求富士康将MacBook生产线从成都迁往墨西哥蒙特雷,但当地基础设施瓶颈导致单位成本上升28%

欧洲汽车业:大众汽车暂停田纳西州工厂扩建,转而与土耳其政府签署协议建设电池产业园,换取欧盟关税配额

东南亚纺织业:越南纺织品协会启动"棉花储备计划",试图建立从印度棉田到胡志明市工厂的闭环供应链,但遭遇恒河三角洲旱灾冲击

这种碎片化重构的经济成本惊人: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全球企业2025年将额外支出4700亿美元用于供应链重组,相当于抹去德国全年GDP的12%。

2.3 通胀传导的多米诺骨牌

价格冲击在不同消费品类呈现差异化传导:

快消品:沃尔玛中国产玩具到岸成本上涨31%,但终端零售价仅上调15%,差额通过缩减包装尺寸("缩水式通胀")消化

耐用品:特斯拉Model Y因德国产电池组件关税增加,美国售价提高8900美元,订单取消率飙升至43%

食品:墨西哥牛油果因附加关税导致批发价上涨62%,催生加州黑市交易网络

更隐蔽的风险在于工资-物价螺旋: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已要求通用汽车加薪14%以应对生活成本上升,这将直接推高雪佛兰Silverado皮卡制造成本7.2%。

三、多边主义消亡与区域集团的战略对冲

3.1 欧盟的"法律武器库"反制

欧盟委员会在政策公布后26小时内启动三重反击:

1. 援引《贸易执行条例》第12条,对美国商品征收39亿欧元报复性关税
2. 激活《阻断法案》,允许欧洲企业起诉美国政府追索关税损失
3. 向WTO提交"紧急贸易仲裁"申请,尽管该机制因美国阻挠已停摆三年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加速推进"战略自主权":欧盟-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提前两年生效,规定双方85%的工业品关税即刻清零,并在阿根廷锂矿开发中引入"欧洲主权基金"。

3.2 亚洲供应链的数字化突围

东盟国家采取两大创新应对:

本币结算体系:印尼央行推出"东盟数字贸易凭证"(ADTV),以黄金和天然气组合为锚定物,完成区域内23%的贸易结算
关税众筹基金:马来西亚主导设立100亿美元池,成员国按出口份额注资,用于补贴受关税冲击企业

日本则玩起"精准打击":经济产业省将半导体用氟化聚酰亚胺纳入出口管制,直接威胁得克萨斯州芯片工厂的运营——此类材料占美国进口量的92%。

3.3 南南合作的范式革命

发展中国家探索绕过传统体系的路径:

金砖支付系统: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启用"BRICS Pay"系统,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完成48小时即时结算
非洲生产网络:尼日利亚与摩洛哥签订"太阳能电池板-磷酸盐"易货协议,以实物贸易规避美元结算风险
拉美资源联盟:智利铜业公司(CODELCO)与玻利维亚锂矿局组建合资企业,规定产品优先供应"非美元区"买家

这些机制虽显粗糙,却孕育着颠覆性力量: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非美元贸易融资占比已达27%,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四、霸权黄昏与秩序重构的十字路口

特朗普的关税豪赌本质上暴露了单极体系的致命缺陷:根据IMF数据,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已从1999年的32%降至2024年的24%,但其对国际规则的控制欲却不降反增。这种权力与实力的错位,恰如英国在1931年放弃金本位制前的挣扎——试图用旧规则维持衰落的霸权,只会加速体系崩溃。

新的秩序雏形正在碰撞中显现:欧盟的"规范性权力"、亚洲的"数字共同体"、南半球的"资源民族主义"构成三足鼎立。但危险在于,如果缺乏包容性框架,世界可能滑向1930年代式的集团对抗。正如柏文喜在《新冷战经济学》中警告:"当经济铁幕落下时,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历史的讽刺之处在于,特朗普筑起的关税高墙,或许正成为埋葬美国世纪的第一锹土。而那些在夹缝中生长的区域合作机制,尽管稚嫩却充满生命力——它们昭示着一个真理:全球化的未来不在于某个国家的绝对主导,而在于多元文明的共生演化。当最后一艘满载"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转向非洲拉各斯港时,人类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更平等、更多极的世界经济秩序艰难分娩。

48
马来亚

马来亚

分享不自私

美国对中国加关税,简单来说,就是让中国卖到美国的东西变贵了。这对中国会有啥影响呢?

1. 卖得少了
东西贵了,美国人可能就不太爱买了。中国很多工厂靠出口美国赚钱,这下订单少了,生意就难做了。

2. 工作不好找
工厂订单少,可能就得裁人,尤其是那些小厂子,可能直接关门。特别是沿海那些靠出口的地方,工作机会可能会变少。

3. 美国人掏更多钱
关税加了,中国东西贵了,美国人买的时候得多花钱。这可能会让美国人少买点,但中国这边也得想办法把成本压下来,或者干脆多卖给国内。

4. 人民币可能会便宜点
大家一看中国生意不好做,可能觉得人民币不值钱了,它就可能贬值。贬值能让中国东西在国外便宜点,抵消点关税的影响,但买进口的东西(比如油)就更贵了。

5. **逼着升级换代**
长远看,这事儿可能逼着中国少干点低端活儿,多搞点高科技,少靠美国,多找找其他国家做生意。不过这得花时间,也得政府帮忙。

6. **全球买卖变花样**
美国加关税不光影响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可能趁机抢生意,中国也得重新找自己的位置。这既是挑战,也可能是个机会。

总的来说,短期内中国出口和工人会受点苦,长期咋样就看中国自己咋调整了。政府可能会发钱、降息或者找新市场来帮忙,但效果咋样还得看情况。

50
苏黎

苏黎

早在前几天,特朗普就预告了4月2日是所谓的解放日,复仇日、也就是加关税的日子,就因为这个,美股已经跌了好几天。到了今天,这个预期终于兑现了。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这样算下来之后,美国的很多主要贸易伙伴,关税都加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且不说这些国家会不会采取关税报复手段,单是加了关税之后,美国供应链上的成本要加多少,大家的生活成本会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简直都不敢想象。

25
朱城杰 | Jacky zhu

朱城杰 | Jacky zhu

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馆经贸代表

商业的最后是政治的游戏,
政治的背后是权利的游戏。

商业与政治的生存智慧,是懂得在宫斗剧里学会装傻,在荒野求生中学会变脸。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最懂“如何在雷区蹦迪还不踩雷”的人。

18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美国内部的经济困局需要长期的系统性治理,用关税这个单一的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特朗普 4 年任期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解决美国长期积累的痼疾。特朗普的继任者很可能推翻他的政策,另起炉灶。
实际上,美国的关税战是单纯的一厢情愿,各经济体的现实反应与特朗普预想的愿景有很大差距,至少几乎所有的被美国制裁的经济体都采取同样加税的反制措施。这使得美国的加征关税成了各大经济体与美国互相抬高进口门槛的贸易战,而不是大家坐下来友好协商,没有致力于如何解决双边和多边的贸易问题。各大经济体更没有为了美国内部的经济困局出谋划策或者帮美国提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因此,这次关税战只是在表层上互相刁难,没有坦诚合作、互通有无的合作精神。对于美国的盟国,也没能给予美国有意义的帮助,美国的问题还是要立足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和资源禀赋来解决。

22
青泽壹号

青泽壹号

癸水润青泽 私募基金证券分析师

核弹级关税突袭!美对华加征 54% 关税 “贸易核爆” 震动全球,中国散户如何虎口脱险?

来了,来了,它来了!北京时间 4 点,美国关税政策重磅落地!此前,4 月 2 日将宣布关税政策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便陷入了巨大的压力漩涡之中。美国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消息传出后的这段时间里,美国带头的资本市场宛如遭遇了一场暴风雨,快速暴跌,其中科技股更是成为了重灾区。
关税政策正式宣布后,美股期货市场瞬间做出了反应,道指、纳指、标普 500 指数期货短线跳水,由之前上涨 1% 多迅速转跌。这一戏剧性的变化,对散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很多散户瞬间被强制平仓了。

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 10% 的全面关税。这一举措堪称重磅炸弹,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且,美国还将对其他被认为在贸易中表现不佳的国家征收更高的税率,比如中国、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

我初期以为对中国的关税政策34%时,后面收到了更炸裂的消息,在原先20%的基础上再加征 34%,最终税率直逼54%!现在,更将中美贸易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

这颗贸易 “核弹” 对我们广大散户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在上期文章重点就说过,今日的关税政策很关键很关键。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广大散户如何保住‘钱袋子’?

一、先看风险:这些板块要警惕!
出口导向型行业 “压力山大”: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对美出口占比高的行业,首当其冲。关税大幅提升,出口成本激增,美国市场订单或锐减。持有相关个股的散户,需密切关注企业订单动态,警惕回调风险。

汽车产业链连锁反应:美国对外国汽车征 25% 关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部分车企直接出口至美国或通过东南亚组装转口的业务面临成本激增。对未本地化的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订单或受影响。若企业海外业务占比高,短期业绩承压,散户需谨慎评估持仓风险。

二、再挖机遇:这些方向藏机会!
国产替代:高关税倒逼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等领域,国产企业加速研发。专注芯片设计等获政策扶持的本土企业,中长期成长空间打开,值得散户提前布局。

内需消费:出口受阻,企业转向内需!汽车、家电等行业发力国内市场。内需属性强、品牌力突出的消费股,业绩稳定性高,是散户资产配置的 “压舱石”。

三、散户实操指南:这样应对更稳妥
短期:清理高风险持仓
检查手中个股,对出口依赖度高、海外业务占比大的标的,若基本面无强支撑,可逢高减仓,规避短期波动风险。
中长期:聚焦两大主线
● 进口替代主线:挖掘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具备核心技术、政策利好的潜力股。
● 内需消费主线:关注汽车、家电等行业,布局深耕国内市场、品牌力强的龙头企业。

美国这波关税操作,搅动全球市场风云。对中国散户而言,既是风险考验,更是机遇筛选。紧跟政策导向,锚定企业基本面,方能在市场波动中稳操胜券。

2
五哥

五哥

黄金📈啊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