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35岁互联网“打工人”生存调查:转行、创业、出国应对“中年危机”

2020-10-29 13: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19年求职人才最多的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2020年就业季,IT互联网行业仍是应届毕业生最热选择。在一批又一批“后备军”加入互联网行业之后,一群35岁左右的互联网“老兵”们,却用“中年危机”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

记者发现,不少互联网“老兵”们开始兼职、培训和做自媒体,寻找“新赛道”。 | 相关阅读(21财经)
48
黄小江

黄小江

探讨思想和人生意义

最近,武汉一个菜市场贴了一个通知,表示入驻商贩女的不超过45岁,男的不超过50岁。有人因此调侃,35岁被互联网公司抛弃的人又多了一条出路,可以去卖菜了。调侃归调侃,35岁对互联网人来说似乎成了生死线。其实部分较早入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期,甚至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工作不再有拼劲,长期远离一线业务,被裁也不冤,但更多的是普通员工,为了破除这个“35岁魔咒”,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14
杨三

杨三

“打工人”这一十分接地气的自嘲,用在互联网人身上似乎最合适:工作时长长,对身体消耗大,经常加班,年龄危机行业“领先”——工资远超平均的背后,是无休止的付出和压榨剥削。企业追求利益,在技术可替代的情况下,优先寻求年轻活力、愿意加班、学东西快、剩余价值高的员工。新闻最后问“怎么办”,提高技术?没有人能拥有完全不可替代的技术,更何况是可复制的、相对机械性的技术岗位,我更愿认为“提高技术”是企业主的诡辩,行业“内卷”的催化剂,在同等薪资下攫取更多的个人价值。还是想说,互联网人的劳动需要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打工人”、“996”变成了底层自嘲和玩笑,不意味着它们可以被合理化。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