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业为什么搞不过一家荷兰公司?
有人说阿斯麦是唯一一个能让台积电折腰的公司,这一点也不夸张。阿斯麦所生产的光刻机,是半导体工厂生产芯片的最关键工具。 | 相关阅读(36氪)
Sans
其实我国半导体发展有两个节点,一个是文中提到的六十年代“造不如买”,另一个便是96年西方国家签署《瓦森纳协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精尖对中国进口。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发展壮大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早期缺乏科技领域警惕意识、独立意识,同时也没有大量的资金提供研发。技术的创新依靠知识的积累,即便有资金与政策支持,短期内我们不可能制造出一台光刻机,缺乏人才,缺乏技术的现象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只要愿意等,中国EUV会有好的未来。
除此之外,原文中的另一个观念值得重提,便是超前意识。这种意识难能可贵,千金难买。
在学术界,2020年获得经济诺奖的研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已开始;在商界,我们也可以看到原文中的asml发展初期甚至都不能明确市场定位,后来垄断全球euv市场。超前实际上意味着回报周期长,研发难度大,在这个逐利的市场,很少有人会投资这类项目,但风水轮流转这样的项目一旦成长,后利无穷。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例子,无意间学习的东西到后来居然派上用场。
因此,我也希望当今的投资者,学者,包括诸位看官,能有长远目光,少些急功近利,多些积累沉淀,方能致远。
xxx
光刻技术是一项需要时间去迭代的技术,科技含量大规范要求高,由涉及精密光学、精密运动、高精度环境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凝结而成,且一项技术是短板就会拖累影响整体进步,同时需要产业集群去逐步推进,产业集群是一个行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其中不光有科技公司,还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机构等等,仅仅靠一家或几家企业去做是不现实的。 美国在全球通过资本部署渗透掌控尖端科技,优秀的技术和企业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就入股进入管理层,不能直接入股就用政治能够影响到的势力入股,只要进入资本市场,美国及其五眼联盟都能够影响到,所以华为任总坚决不上市,而ASML的两大股东资本国际集团与美国贝莱德集团均为美国控股,不得不听命于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
东木
之前看过华为研制光刻机的文章,有些初步了解,光刻机就是通过将各路电路的图案经过激光,缩微投影曝光到光刻胶上。看似简单的解释,其实非常复杂。所以,如今做的最好的就是荷兰的ASML的光刻机。而尼康,佳能,中国的上海微电子装备和它相比还远远不如。
中国作为少数全品类工业产业国家,光刻机产业链都有,不过都不高端而已。未来由华为牵头的光刻机项目,或许会带动相当大部分相关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进军。
在这里我想说,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我们一定要自研光刻机,美国用的也是荷兰的阿斯麦,而是美国施压卡我们的脖子。我们想买现成的,以前卖给你,现在不卖了,我们想设计芯片让别人代工,现在也不给做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芯片现在就跟水,电和空气一样,我们已经完全离不开了。研发芯片,过程艰难而漫长,但就像当年的“两弹一星”,我们必须要造,也一定能造!
周维亚
这一技术被卡也是国产现实很无奈的一面,国内对于光刻机芯片这一技术的研发一方面被美国卡得很彻底,尤其是特朗普执政的时间段!另外一方面从2017年国产每年都在这一技术上进行细致琢磨和研发仍然收效不高,其实个人觉得这一技术国内不是不想与荷兰合作,荷兰的科技工艺水平技术经验明显在那,但是美国的诸多限制,使得这一国外的先进技术共享仍然与我国失之交臂,我国仍然到至今还是没法参透,也只能说如今还是一知半解,平心而论芯片这一技术,国内如果真正要想研发出高质量的就首先要能打破国际壁垒,争取与荷兰方面的合作,不过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欧盟对于我国的态度虽然看似是合作仍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互相信任,从如今来看国内自身的芯片科研来看也时不时出现一些内部问题和矛盾,芯片研制要想达到高端含量于国内来说尚且是一段艰辛的长路漫漫!还是那句话相信国内以后会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不过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合作也是少不了的,这就需要在与国外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如何慢慢取得与对方的互信了。
观星
换个角度思考,国内通信现代化全面增速发展过程中,有多少团队看中其中芯片蕴含的巨大财富,为何近三十年市场却没有孕育出适合的产品,陈平事件虽然对国内芯片研发激情,但亦不可否认陈平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当时科技委员会与国家级代理人之间纠缠、国内对于芯片科技产业线缺乏足够认知以及当时环境制度对于产业发展的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