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家长为保房价,自发组织业主补课队
山居一隅伴孤鹤
当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吴磊从宿舍楼窗口纵身一跳,现实理想的落差与人生意义的挣扎已不再重要,只是他身后的世界却依然功利喧嚣。不知正倾其所有投身学区房的鸡娃家长阅毕这则新闻会作何感想?或许他们会对社会失去一个“211”高校学子而深感惋惜, 或许早已麻木脱敏,毕竟类似的报道已多次在社会回响。
然而,每个选择自我了结的独特个体,他们的难解愁苦都是具有真实底色的现代时局的悲殇。当出卖脑浆不再是中产阶级脱颖而出的必胜技能包,当小镇做题家们拼尽全力进入大都市后发现学区房才是下一代教育的“保底”良法后,学区房似乎就成为了他们对孩子教育最大的馈赠、缓解自己焦虑的最好办法以及与同辈人竞争的最大依仗。
阶层滑坡的恐惧早已占满精英做题家的心房,知识改变命运在畸形的房价中愈来愈像一句自我慰藉的鸡汤。除了拥抱学区房,中产翘楚们还有其他选择吗?当然有,只是脑中的骄傲困兽不愿低头认输罢了。
峰婆婆
学区房的疯狂以及进入这个漩涡中的癫狂已经超过宇宙想象,如火山一样因为地心的变动(考试升学政策)、地壳运动(排名排位以及各种竞赛、点招...)挤压没有变化甚至加剧,岩浆喷发只是时间积聚的问题而已。想象一下15-20万/平米的投入动辄几千万的投入哪个家庭哪个人会不疯狂?作为亲身体验过学区房疯狂的平民(实际是贫民)百姓;那种焦虑、内卷、悲愤甚至是撕裂的内心斗争!不止是孩子的升学,更是家庭(通常是父母+双方长辈三个家庭基本所有现金资产的投入)未来十几年的生活趋势的大事。一旦进入怎能不癫?问题在于:此题无解,不进入也会被卷入!“软阶层”的无力!
繁弱忘归
只要成绩好,就能挺得住。
高仓龟
学区房成为热门话题的背后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越发凸显,这一点在70后、80后的父母们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他们普遍比父辈们拥有更高的学历,正是通过教育获得了社会阶层的跃升和命运的改变,有更多的资源与意愿进行下一代的教育投资。
实际上这一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只是在中国被急剧放大,因为中国的高考竞争和筛选制度更加残酷,逼得家长们变得更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