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支付宝、京东、滴滴等一同出手,互联网存款宣告“死亡”

2021-01-27 09:16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1月26日,消息称支付宝、京东金融、滴滴金融、天星金融等互联网平台已于25日晚关闭银行存款产品的老用户购买入口。前述部分互联网平台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此前,为避免流动性风险,前述互联网平台仅对新用户关闭购买入口,存量用户仍可以对已购买的银行存款产品增加申购。多位知情人士证实,这一突然转变是因为监管再次对这一业务进行了窗口指导。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51
苏培科

苏培科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我觉得第三方互联网存款叫停,初衷是好的。因为互联网企业如果没有存款牌照,没有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就相当于无证驾驶。那么从防范风险准备、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说的话,监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是要采取一刀切这样一个关闭的措施,我觉得这是有待商榷的。
 
毕竟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金融牌照的垄断。它实施的是一个特许经营的措施,缺乏相应的竞争力。那么使得我们的金融服务这块,包括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费用等各方面相关服务费用较高,服务质量较低,影响了中国金融界的发展。
 
第二,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金融服务相对不足,包括存款和贷款。就像此前互联网金融不存在的时代,很多的存款贷款者都要跑到营业部去排队。相对的,这方面的普惠性也较差。所以,在金融服务这一块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就在传统的金融行业出现巨大缺口的情况下进行了自然的补位,包括普惠层面的补位。
 
第三,我们的中、小,尤其是小银行和小的金融机构,想借这些有巨大流量或者是粉丝量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一个跨区域的扩张,想逆势赶超或者是快速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它有没有做好风险的准备;第二,它有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三,就是一旦扩张之后,他们就是跨区域,如果没做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的话,那么必然也伴随了巨大的风险。因为毕竟银行大部分都是通过杠杆经营的。
 
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存款之类的服务产生之后,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储备,就容易产生社会性风险。更麻烦的一点:第三方一旦让银行背书,比如说互联网企业不断地通过发一些银行的存款产品,那么就会让很多的金融消费者,或者是一些投资者、储户误以为这就是一个合规的存款平台。长此以往,银行背书之后的第三方平台就产生一定的金融属性,就会夹带私货,就成为了最大的风险源头。
 
当然,我们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不太愿意看到这些风险,就是因为这会给监管带来一些麻烦。所以监管的思路就是能管则管,能停则停,不会让自己产生过多的麻烦。
 
对于这些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应该采取疏导而并非一刀切。
 
对于部分必须管理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个黑名单制度。比如,哪些问题已出现就要把它关闭;但是如果没有问题,且经营一直比较良好,或者是它的风控措施比较好的话,就不应该一刀切。否则,矛盾焦点就会回到传统金融过去存在的问题,即依然存在缺乏竞争机制——一个更明显的问题。
 
此外,把第三方纳入这样的监管,明确它的信息中介角色。我觉得就是各司其职,这可能也是一个监管的解决办法。如果第三方要涉及到例如吸储,或者理财产品之类的,就要有明确的风险准备与可监管的报备措施。比如说应该由谁来承担储备金的角色?如果是理财类或是投资类产品,那么就应该纳入我们资管产品的监管框架,强化它风险属性和原则。
 
同时,银行确实需要有属地原则。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资金、这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就应该服务这一块。尽量避免跨区域、跨越大范围,这样会让资金流失。这种趋势容易让整个金融不平衡,或者有新的问题诞生。

59
逹西先生

逹西先生

去年11月12月两个月,有两道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影响深远的新规出来,一是小贷新规,这一新规直接影响了蚂蚁集团的上市。第二个就是互联网存款新规。这两道新规,体现了监管层对当金融风险的警惕,对互联网金融的警惕。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业敲响了一个警钟,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