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买鞋集卡的产业链背后:引领消费趋势变革
观星
与其说是一场球鞋资本的炒作。不若换个角度思考,这场风景的诞生不啻于是年轻群体对国内零售体系反击。产品由美国等资质方设计运营,交由中方制造商承包生产,最终航运至美国等消费国,而国内分销业务体系在这一系统下的售出价或售出终端无法匹敌欧美等消费国,即由产生此类国际买办的生存空间。看似是一场价格的炒作,不啻于是多个价格体系之间汇动。
东木
据我了解,鞋文化在90后、00后的圈子里甚是流行,对他们来说,限量款的鞋是一种潮流标志。如果自己能有一双这类鞋子,就会显示自己是圈内人。因此,每当有限量款的鞋子发售,总能激起他们的购买热情,排队买鞋时常出现。据报道,天价球鞋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从品牌方,到渠道方,再到炒作方,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比如各家运动鞋品牌通过限量炒作,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还获得了不菲的溢价。而代言的明星则用自己的名气和鞋厂合作发售新鞋,自然有粉丝蜂拥而来。像文中提到的买手和渠道则是一来一往,年入百万也不少见。
而最后买单的,当然只剩那些崇尚潮流、追逐概念的年轻人,但不可否认,一双被炒至数千元的球鞋,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人的消费能力,这与房、车的价格相比,球鞋的炫耀成本要低很多。低成本带来的用户愉悦感,与购买奢侈品香包的炫耀感似乎如出一辙。老年人的保健品,中年人的茅台,年轻人的鞋和卡,可以说,每代人都被品牌和资本安排的明明白白。
xxx
鞋文化是年轻人的专属,我想,买鞋集卡是一种通过饥饿营销把鞋品赋予能够收藏增值的手段,配合那些最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大牌鞋设计师,设计出既酷又贵的鞋款,成为年轻人脚底的时尚,和盲盒一样,鞋文化里也有专业团队进行概念运作,把鞋款设计转化为年轻人理解接受的炫酷内容,令鞋品成为收藏、限量孤品、抢购时中奖的感觉已经超越了鞋之本身,限量孤品甚至成为一种符号,穿上能够高识别度的彰显身份,这些感觉,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兴奋且快乐的,甚至成瘾的愿意节衣缩食买鞋,这样意义何在?年轻人的快乐只有年轻人知道,赚多少钱的只有赚钱的知道……
陈CC
“球鞋文化”到底算不算文化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确实,球类运动象征着一种拼搏、奋发的进取精神,是一种能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而“球鞋”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符号现在已经颇有喧宾夺主之意,炒鞋的人有多少是看中其中的精神象征,或者说,这种精神文化真的非得建立在昂贵的物质中吗?恐怕只是商家强行建构联系和人的虚荣心在作怪。
球鞋说到底就是一种工业流水线产品,所谓“限量版”的配色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精神价值说到底也乏善可陈。年轻人追逐新风尚固然为社会注入了活力,但他们有时并没有什么辨别能力,太容易被消费主义利用还浑然不知,加上同龄人效应,就更需要擦亮眼睛了。
Ms Black
利用国内外的价格差进行套利交易不仅仅是“鞋圈”的专属,其实原油、黄金以及大豆等大宗商品期货,奢侈品的包、手表甚至普通的化妆品都存在着这样的套利市场,这样的价格差异和信息差异让一些人能够因此获利。而耐克和阿迪这样的体育巨头也乐于见到二级市场这样的活跃,在一级市场也采取了饥饿营销的手段。
但鞋子本身是消费属性更强、投资属性较弱的一种商品,除了极个别的限量款也许有收藏价值外,其他的终究不过是一双鞋而已。当炒作之风兴盛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些涨幅,但市场回归理性是早晚的事,炒鞋恐怕终究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