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宜靠发展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
苏培科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目的是为了提醒机构注意金融市场的隐患,并非监管政策。不过,央行通过专栏写出来的问题值得重视。
通过居民杠杆率对整个消费金融的风险进行提示——这很重要!居民杠杆率的结构一定要看细节:首先,虽然居民杠杆率风险整体可控,但是这两年上升速度太快。2020年以来,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上升比较快。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行为出现。
第二个问题也在这个杠杆的结构中——经营性的债务占比的话大概在20%左右,而消费性债务占比相对较大。经营性债务意味着借了这钱,未来有现金流收益;消费性债务,没有现金收益。而且,过去的消费性债务中房贷比例相对较大,但是这两年信用卡,包括这个消费贷的比例慢慢地开始上升。
有几个原因:首先可能与整个经济增速有关,包括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导致个人收入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与消费习惯也有关系。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跟70后80后的消费习惯不太一样,他们更强调的是现在花未来的钱。这种习惯下,未来收入如果出现波动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个别问题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量的人出现这样的状况,就会产生潜在金融风险。
所以央行会通过一篇专栏来提示“不宜通过发展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主要是目的是为了提醒风险。
此外,央行还可能有几方面的考虑:
1. 提醒监管部门要重视这一趋势和风险;
2. 警示消费金融机构在放贷的时候不能没有原则。必须得按偿还能力,按风险可控的原则来进行放贷,千万不能稀里糊涂放出去之后,后面收款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
3. 提醒消费者,借款一定要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收入能力来进行借款。
从宏观层面看,我们的双循环确实需要扩大消费,但是绝对不能依靠过度消费、提前消费来促进和扩大消费。这是不可持续的。通过资金借贷来推动的话,金融市场积聚了风险,那么就会最终不可持续。像次贷危机一样,如果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过度贷款的机会,这种方式活跃市场,最终结果就一定是产生更大的风险。
王衍行
风险防范才是消费金融的灵魂:1. 消费金融必须有所为。有所为,是指金融机构为消费主体提供合理的资金需求,包括消费主体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严格匹配,充分评估消费主体自身经济能力,使其还本付息有保障,秉持宁缺勿乱原则,贷后管理有效,风险预警准确等。
2. 消费金融必须有所不为。乱作为,是指金融机构客户准入门槛降低,甚至无底线无原则,靠发展消费金融来盲目地扩大消费。乱作为已经构成隐形或者显性金融风险,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风险主要源自房贷、消费贷、信用卡透支增长等,必须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潜在风险及负面案例。居民债务相关风险值得关注,居民借贷要量力而行,过度的、不切实际的借贷会严重危害、侵蚀社会信用,无异于饮鸩止渴。
3. 消费金融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表现为客户资质下沉明显,金融机构重视眼前既得利益,忽视甚至放弃贷款质量,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近年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个别银行甚至已经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有的金融机构消费贷不良率创历史新高,清收难度极大,个别金融机构已经触及重大风险的底线。
4. 金融监管部门及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到了杀鸡儆猴,抑或壮士断腕求生的关键时刻,必须坚决遏制消费金融乱象。
张进
同意!做好平衡很重要,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艺术活”。
虞梦洁
近年不断收紧的小贷监管政策已经从监管端释放出了相当强的信号,但另一边直播带货的兴起,不断刺激着年轻人的消费神经。“消费贷”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扩大内需也是近些年国家关注的重点。如何维护消费增长的同时控制好金融风险,确实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
央行做出这一论述的背景是,国内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较强,在收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借贷平台实现资金周转已成常态,借呗、花呗等各种消费金融产品是不少年轻人的日常标配。同时,不少消费金融机构以高额利息维持平台运营,将风险无限放大,当平台负债率居高不下或还款率持续下滑时,爆雷仅是时间问题,类似的案例过去几年屡见不鲜。消费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业务合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引起监管重视,预计未来监管态度还会收紧。
杨三
从数据来看,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明显超过其他新兴经济体,向美国、日本、欧盟国家靠近。这些年来中国居民的负债规模持续增加,首先自然是跟房价挂钩。有首付比例打底支撑,房贷的杠杆率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但随着楼市持续走热,购房需求不断增加(购新房者中不乏投资客的身影),社会整体的房贷规模有所提升,也是负债增加的诱因。文章还指出,消费贷的规模日益增加,消费金融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好在规范措施已经介入,金融机构不再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同时应当注意到,负债率上扬的同时,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也在提升,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不高,手上有钱、身上背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通货膨胀,很多家庭诉诸房子这种稳定资产,选择长期性债务降低通胀风险,由于需要稳定的月供和现金储蓄以应对不时之需,日常消费的现金支出也变得束手束脚。不仅影响消费市场扩容,还阻塞了现金流动。这样的消费大环境实际上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