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1978年来首次负增长,今年如何让老百姓愿意多花钱?
王衍行
对消费负增长的三点判断:一、正视收入的波动。受疫情的持续影响,有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已经立竿见影、一蹶不振,有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恶化、负向迁徙,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正在萎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受到显而易见的持续冲击。消费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民众的收入减少,或者失业,使他们没有能力消费、不敢消费。当前,一些人减少了消费,更多地把钱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二、投资拉动“远水难解近渴”。疫情以来,我国的经济复苏依靠大型刺激计划,并结合病毒控制措施以恢复工作和其它经济活动,而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支出都来自公共部门而非私人企业。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的反弹主要是由对基础设施和住房投资带动的,消费增长却不见起色,与危机前的情形大不一样。
三、从实际出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要看到现实中存在“已经全面复苏”的假象,这些假象具有迷惑性,而迷惑性是形式主义的温床。假象是真理的敌人,若没有真理,人们像瞎子一样。毕竟, 知屋漏者在宇下,人们消费不会依赖做不到的谵妄之语过活。殷鉴不远,个别人往往会低估对症下药的难度。
张进
去年消费负增长,但有报告显示去年家庭财富依旧呈正增长;看似有点矛盾,但其实反映了中国消费的真实结构。
从财富看,股市的红火和房地产的平稳(甚至局部上涨)保证了财富总量的增加。从消费看,疫情减少了消费场景;储蓄的增加也反映了避险情绪。
中国消费两极分化的现象很明显。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增加,因而消费意愿和消费总量也不低;但更大基数的中小微企业的从业者、个体工商户等的收入受疫情影响很大,消费能力和意愿都不强。大城市的消费不能反映整个城乡综合后的总体。总理说的,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是1千元。
满,苜蓿园
成天想着让人多花钱,怎么不想着让人多挣钱。中国人为了房子,为了教育,做出的牺牲还不够多吗?
Hedouwudao
一言以蔽之,提振消费,是个多边视角的事情;其中,社会保障体系,是一条“基础之边”。当下的数据负增长,与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初级阶段,正相关......
做好“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消费增长之基础,诸如教育、养老、创新创业等等等等,亦是相当的依仗......
山猫和清风
首先,疫情影响前,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已经放缓。受房地产泡沫影响,实体企业资金链断裂、金融断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让不少人开始遏制消费了。
其次,在经过2018年之前的狂热消费主义后,人们已经逐渐趋于回归理性消费,极简主义带来了断舍离,电商平台也督促商品生产者更加注重品质和性价比。
再次,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富人占比小,而占比庞大的平民群体,多多少少都被房贷夹住了手。此时正值社会发展中坚力量、40岁左右的75后、80后还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养家负担,谁敢不避险。
常煜琪
先让富豪多消费,让点利吧…
花好月圆
人们太忙了,假期太少,没有时间去消费
冬天不下雪
这两年利率大幅下行,小微企业贷款猛增,消费贷猛增,无非未来借新还旧,而普通老百姓收入并没有真正意义跟上,其根本还是中国的劳动制度劣势太大了,它还不是美国那种富更富,穷更穷,而在于社会劳动的公平性太差,这可是发展的基石啊
胡喜
让老百姓愿意多花钱,简单粗暴地说,需要手里有钱可花,需要相信花钱之后还能挣到钱。目前消费负增长,就是这两点没有办法满足。
如文中所说,疫情并不是引起消费负增长的根本原因,只是一个推手,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导致消费下滑。
而疫情中各项“扶助”政策的释放,集中在供给端和投资,这一方向有其合理性,但因此压抑了对居民的直接消费补贴,必然造成消费下滑,这也算求仁得仁。
未来,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还是要先做到让老百姓敢花钱,和有钱可花。
Lynn,Zhang
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之前,财富分配不均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光有供给侧改革是不够的,即便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了极大的创新和提升,广大低收入人群也依旧没有充足的购买力。尤其是疫情的背景下,许多小商户愈发难以生存。技术和资本的介入,使得过去能够存活的许多人丧失了相当多的生存机会,这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想起来最近看到了拼多多社区买菜广告,一行行红色的大字与感叹号,诉说着自己为市民谋福利的愿望,全然不提等小商贩在巨头疯狂烧补贴后全部倒闭后,这所谓的“福利”还有没有。技术带来的这种发展不可避免,但无数底层人民需要被考虑,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其他刺激消费的手段都只是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