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颜悦色连发两份道歉信,为什么营销老是出问题
虞梦洁
想起几年前某洗发水在我住的小区电梯里做了一个用手指人的广告海报,后被人贴上了纸条,说一进电梯就感觉被人指着让人很不舒服,后广告便被撤掉了。妥与不妥,无非就是这一点“舒服”和“尊重”,无关女权,无关标签。
再扩展开来,酒桌上的黄段子,办公室的调侃,如果让人感觉“不舒服”,便是应该反思的问题。这与广告异曲同工。
王长乐
从不久前的B站番剧《无职转生》被强迫下架, 到近几日的茶颜悦色广告营销遭围攻,争议均起源于微博与豆瓣,打着女权旗号的网络攻击大军突然间浩浩荡荡四处发帖,最终导致事态不断升级,并一发不可收拾,这背后的力量值得警惕。
在如今理性对话严重缺失的大环境下,“女权”污名化趋势愈演愈烈,部分所谓女权主义者频繁发表仇男言论,加重舆论撕裂,使“女权”近乎成为狂热与病态的代名词,与温和派的平权诉求渐行渐远。真正的“女权”抗争从来不限于女性的困境,它需要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改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更多元的讨论和更切实际的解决方案,而互联网上无休止的骂战和借女权收割流量红利的卑鄙行径除了制造事端发泄情绪,毫无意义。
杨三
在消费品营销领域中,“抖机灵”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现在是屡见不鲜,很多品牌几乎是在冒犯的边缘行走,要想既不影响各群体的利益、又要受众停留观看,广告真是越来越难做。曾经看到一种说法,即使风险很大,还是必须得这么做,因为只有脱俗甚至低俗的信息,才能在冗杂的信息噪声中脱颖而出,赚足流量。处理这种高风险的信息需要极强的舆论感知能力,从频频出现的大企业广告翻车可以看出,“冒犯”真的很难避免。
茶颜悦色营销失误的特殊之处在于,被翻出的内容有很多为其“早期作品”,尚处舆论声量没那么庞大、各种低俗广告充斥市场的时代。那时茶颜悦色也不是什么全国知名品牌,对营销行为也不够审慎,根本没有料想到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出现。所以说,任何品牌在营销过程中都得慎之又慎,对于任何黑历史,即使你早就改头换面,也会触及公众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