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微博一亿转发背后,谁在制造假流量?
张缘
制造假流量的不是人!
我说这话可不是在骂人,因为制造假流量的主力军真的不是人,是机器。这件事本身早就不是新闻,只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进步,机器人在网络上的表达,越来越接近真人——其实如果论文字能力,一般人已经被机器人摔到身后。
假流量为什么会被生产出来?因为有需求啊——甲方半真半假的需求,明星面子咖位的需求,营销忽悠自嗨的需求……需求这么旺盛,而边际成本如此低廉,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全社会共识,劣币当然要狠狠地驱逐良币了。
虚火这么旺,会烧向何方?放心,哪儿都烧不着。只是虚火不是火,但也费柴火。你看行业里,码农高工资猛脱发深熬夜,内容岗小年轻爱错字没常识。不过话又说回来,假热闹,也是热闹——信心是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只是有一点,回到个人,如果你这一生,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马斯洛需求,没有“真”做底子,恐怕是攀登不上去的。共勉
张进
有些数据一看就知道不真实:1)转发、评论和浏览量不匹配;2)数据高得反常理 3)社交平台上的各条post的转发、评论、浏览等数据保持同一水平(无明显起伏)4)评论观点过于一边倒
金主爸爸也不傻,现在主要还是看转化率。表面的数据只看一眼,都在心里狠狠打个折。
王亮亮
这个案例很魔幻,可能都没有输家:新浪不亏,有噱头;蔡徐坤不亏,有流量;蔡坤苗也不亏,有钱赚。当然,实际上确实构成犯罪,但却没有真正的“被害人”。
19万微博账户,对接3000多万小号,总共收了600多万充值费用,这19万个账户,都是粉丝自愿去刷的吗?
大胆假设一下,开个脑洞,出一个案例:如果流量多少可能决定明星广告代言费或者出场费,所以明星所在经纪公司,出于商业目的,有组织地使用蔡坤苗开发的‘星援”刷流量,那某明星包括经纪公司会有什么法律问题?
参考答案:可能涉嫌对合同方的欺诈,可能涉嫌虚假广告,也可能涉嫌诈骗。
最后,案例仅为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无无无
流量造假都不顾科学了
浅白色的蒲公英
在这个流量经济时代,各路明星纷纷发挥十八般武艺拼命圈粉积攒流量,只是没有人知道这背后的粉丝是实打实的真人真粉,还是仅仅炮制的一个数字符号而已。
流量代表着关注度,向公众展示了明星绝佳的人缘;流量也意味着消费者市场,向广告商诠释了自己背后的庞大市场。但现在通过注册账号、买粉丝乃至于机器刷榜的行为,极大破坏了流量这一市场信号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明星有多少资本和人脉。或许娱乐圈也应该建立一个共同接受的流量评议体系,打假那些伪流量明星。
陈CC
“数据造假”在粉圈几乎可以说是“常规操作”。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无非也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基石就是流量,受众即商品,除了能卖给商家用来精准营销等,平台本身就有流量变现的算法机制——至于流量是真是假,是人还是机器,谁都不在乎,几乎是“多赢”:偶像的数据好看,粉丝也高兴,平台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还为许多开发水军软件的公司带来了商机。
但是这样的自娱自乐对社会的意义几何呢?本来以“情感联系”为粉圈文化辩护的人,现在面对这种彻头彻尾的逐利游戏不知作何感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使得娱乐圈也开始“内卷”,流量至上引得乱象丛生,甚至不乏灰色产业。这不能不以为然地觉得“存在即合理”或“有需求就有市场”,对娱乐圈的整治呼吁已久,其实就是不想让这种愈发跑偏的浮躁价值取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