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名单来了
杨安琪
可以看出央视今年主要针对数字产业出现的问题曝光。比如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在许多国家,对人脸识别的抵抗声也在不断高涨。研究人员、公民自由倡导者和法律学者都受到人脸识别技术兴起的困扰。
这些人正在跟踪其使用,揭露其危害并开展运动以寻求保障甚至是彻底禁止技术的使用。
数字化和各种技术潮流浩浩荡荡向前,更多人认为该技术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其背后存在的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应该尽快用法律手段解决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新问题。
浅白色的蒲公英
从历年3.15晚会内容也可以看出,消费欺诈中的科技含量可谓是越来越高了。今年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就占了三条,可见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消费领域的顽疾。这颇具讽刺意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法分子利用科技的加持,会做下更大的恶。
但曝光的这些隐私泄露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在暗网泄露和交易的数据则更是令人感到担忧。此前媒体也屡屡爆出快递公司倒卖客户隐私信息被逮捕判刑的新闻。去年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对于用户给予了支持,但对企业的惩罚力度不足也引发了热议。
在针对个案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的同时,更需要从源头对这样随意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予以监管,尤其是针对那些拥有“大数据”的电商,快递和支付类企业。当年李开复随口说出曾帮助旷视科技从美图、蚂蚁金服拿到大量人脸数据,就说明了这个行业有多乱。
也应尽快完善立法严禁随意收集用户敏感的信息,现在很多小区的门禁系统都使用刷脸功能,但这些面部信息并未纳入到完善的监管系统下,信息泄露的风险极高。
M~J
数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希望国家能够加快立法,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基础
拾壹
关于相关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要在3•15被重视被曝光,更需要消费者、相关部门的持续监督与监管。消费者具有监督的义务,在日常消费中,积极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就是在保护消费者的强有力的措施!在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的影响下,监督监管便是易执行、可操作性强的管控更行各业乱象的“检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