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承诺不杀熟刚30天就变脸?十年老用户订酒店比朋友贵1000+
佐闲
抗拒大数据杀熟其内在是对物价趋势的不清晰,无论是哪一个网络平台,前期巨头打架百姓吃香,板块割据完成了,趋于正式的规则下,所属民自然不愿意放弃此前的既得利益(或者说饵),拼多多低价起家,却也在逐步向淘宝价靠拢,实质其实是在向产品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正常价靠拢,赤裸裸的杀熟确该整改,然而回望当初的快餐特价券,针对引生的特定区域发放,实质上又与杀熟有何区别,对前者的口诛笔伐又怎能强迫理性人选择?
邹佳铭
平台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这就使得它们有强烈的动机拉新,价格优惠就是最有效的拉新手段。老用户则对平台有较强的依赖,对价格不太敏感,这就是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的原因。
其实,差别定价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不是对应有差别服务或产品。如果相同的服务或产品,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收取额外的高价,这不仅违背了商业的基本规则,也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
这个背后的问题是,我们利用大数据干什么?提升效率,创新服务?还是背信谋利?当然,也可能两者并行不悖。前者让平台发展成巨无霸,后者则可能招致社会的普遍反感。
谷歌的“不作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当平台利用技术和垄断,偏离诚信和社会责任渐远,大数据的滥用己经威胁到经济、政治和国家的安全,如果平台再不自我纠偏,强监管和反垄断将越来越近!
此生尽长欢
携程这波操作确实辣眼睛,但实际上“大数据杀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用网约车,苹果系统手机用户要支付比安卓系统用户更高的价格;网购记录多信用好,结果却要面对更高的商品售价等,不一而足。
在相关监管还不那么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算法以及如何调整自身来更好地适应并驾驭算法,可能是当下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素养。而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防止个人信息过度暴露,相关部门要督促平台运营商将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融入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去,结合隐私保护技术,才能达到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
洋葱浓汤
大数据杀熟就像“潘多拉的魔盒”,里面装满了对“人性”的考验。疫情期间的受挫是吃观光旅游饭企业们最痛的打击,也是重新审视自己价值核心的机会。后疫情时代,人们或者说消费者,不会且永远不可能回到2019了,作为平台商家,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吃成胖子”,眼界局限于利用现在的“旅游潮”回一波血。目光放长远,几家竞争对手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怎么在这次新起点上拔得头筹,是更加重要且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