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抽成”过高?滴滴回应
邹佳铭
平台遭遇反垄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利用规则制定权,盘剥平台内运营者的利润。但是,对国家来说,直接创造价值和解决就业的是平台内运营者,如果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就不能保障我们经济发展的健康度。
平台作为生态的建设和维护者,利润的增长点在于为内部运营者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更有效率的信息撮合,吸引更多运营者入驻,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而不是在存量中与运营者争利。平台与平台内运营者之间是鱼水关系,相辅相成。所以,平台要防范反垄断风险,就必须在平台利益和平台内运营者利益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杨波
1、滴滴抽成的问题,有点类似于餐饮商户的“美团税”问题,都是平台经济一旦做大之后,商家永远都不满意但是又在现实中离不开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恐怕会贯穿于平台经济的全生命周期。
2、相较于美团税,滴滴至少对于抽成的解释更加透明,而且打车的成本相对也比较透明,这种抽成比例是不是适当,也容易计算,但是态度是一方面,现实又是另一方面。
3、根据此次回应,2020年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净利润为乘客付费的3.1%,假如在2021年夏天如期上市,那么成为上市公司之后,滴滴会满足于这3.1%的净利润吗?资本市场很现实,看美团在香港上市之后的先例,恐怕就没那么乐观,何况美团至少还有个饿了么做牵制,在网约车市场滴滴可是市场份额超过九成的玩家。
4、之前有过一份个人的调研报告,里面有个数据很有趣,说是北京的一个滴滴司机满打满干,月收入可以达到一万一,坦率地说这样的收入,恐怕高过99%的出租车司机,但是为何司机和乘客都对平台不满意呢?
5、相比于外卖平台,网约车的场景,本身就决定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满意,甚至95%的满意都达不到,总是会有纠纷、摩擦甚至意外事件,比如乘客觉得司机绕路了,司机觉得乘客太把自己当上帝了,这是网约车的场景决定的,滴滴在未来,如何真正从场景出发,让司机、乘客更平衡,其实是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
6、从平台的角度,要有容错度,当然,社会也应该有容错度,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连高铁上都有霸座的,司机遇到几个耍流氓的乘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有一个平衡和制约机制,因为司机的收入跟乘客的打分是直接挂钩的,但是反之对乘客却完全没有制约,至少滴滴应该有黑名单机制,再逐步把会员和信用机制健全,其实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尤其是不能让老实的司机吃亏,至于如何去破局,现在面临反垄断调查的大旗,其实真的应该做了。
7、某种程度上说,滴滴的网约车,一段路程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希望开心、舒服,反之,遇到的纠纷,跟社会上的纠纷也没啥区别,总有各色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从乐观的角度来说,在2018年顺风车事件之后,至少滴滴在目前的互联网平台中属于最谦卑的,所以滴滴是有可能做的更好的,就像回应中所言:司机、乘客、平台三方正循环。
杨安琪
影响这个比例的因素有很多,城市、距离、时间、拼车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抽成比例。比如,为了让司机在出行高峰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平台会用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提供更好的服务,类似出勤与服务奖金。典型的是春节期间,用高补贴留住司机。客观来说,这种高抽成再返奖的模式,让网约车相比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能实现更高的运力调配和服务质量管控能力。
已注销用户
平台企业的出现原本是为了节约社会的交易成本。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人们发现,平台反而成了最大的交易成本 。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可能随着平台企业市场地位的巩固而不断加剧,幸而最近看到政治力量反垄断的介入,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但从长期来说,平台垄断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