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还没生,这些概念股已经开始大涨
坤祚
概念股有点像“热搜”,隔一阵子就会冒出个热门话题,关注度很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能不能跟风“三孩”概念股?先试图弄清楚一件事,概念股的赚钱逻辑:推动概念股上涨的,主要是情绪,某一个政策利好某一个领域,大家跟风买入,股价迅速上升。但是随着情绪的回落,或者大多数人“看清真相”,主力资金会提前撤退,这时候大多数股票会撑不住。所以,想赚钱,最好是先人一步,然后还得在情绪冷静、概念消失前卖出去。
所以,三孩概念股什么时候冷静,概念什么时候消失呢?我觉得大多数人是非常冷静的。
杨波
1、三孩政策的推出,并不意外,这也符合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惯性,计划生育从昔日的国策到最终退出,会是一个线性的渐进式过程,三孩放开之后应该就是生育完全放开了,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2、对于少子化,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这是一个进步的标志,而不是某些人口专家口中的“亡国灭种”威胁,恰恰相反,当经济从不发达迈向发达的过程中,随着个人的自我空间越来越看重,对于刚性的生育需求其实是下跌的,东亚的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都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这个过程。
3、中国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走低,对于人口的关注度也极高,现在台湾的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台湾的经济并没有因为少子化而崩溃,房价也没有崩盘,该涨的还是涨,该生的还是生,不想生的还是不生。
4、以国内生育率最低的上海为例,也非常有趣,无论是以人均GDP还是消费水平来看,假如上海是一个单独的经济体,那么要维持如此低的人工成本,尤其是在服务业中,那就必须用大量的外劳,这可以参考新加坡,但实际情况是,大量周边省份的劳动力涌入到上海,实际上是扮演了“外劳”的身份,除了房价之外,上海的用工成本,跟新加坡、东京这些地方,应该还是差距相当大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5、个人的观点,对于人口崩盘的忧虑,其实是过于危言耸听了,不管是14亿人还是12亿人,本质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依靠自然的经济调剂,其实还是会大大低于发达经济体的。
6、至于生三胎,其实可以看成是完全放开前的最后一步过渡,该生的还是会生,不会生的还是不会生,甚至也改变不了上海、北京的土著和新市民低生育率的现实,但是这个没有关系,就像上面举得上海劳动力成本的例子一样,只要还有虹吸效应,周边的人口自然会涌入。
7、所以说,与其忧虑三胎甚至四胎、五胎,一二线城市的管理者,其实应该更在意的是如何给过去某些人定义的“低端人口”翻案,给予更宽容的政策,这不是一种施舍,而是这些事实上扮演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劳”角色的同胞,事实上是一个极低生育率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尤其在高房价的现实之下,一边享受这样的红利一边还要看不上这些“低端人口”,其实恰恰是本末倒置。
8、不需要过于担心中国的生育率,基本盘放到那里,不可能瞬间崩塌,现在也已经走到了完全放开前的最后一步了,至于养老,本质上还是社会基本保障和如何兜底的问题,以14亿人的总量,本来就不可能像发达经济体那样是摇篮到坟墓的全包,这在100年内都不可能,还是主要靠自己吧。
9、至于所谓的生育刺激政策,基本上是扯谈,主要是起到一个安慰剂的作用,实际效用可以忽略不计,不想生的不可能因为你给些奶粉钱就生,想生的即使再难也会生,至于一二线城市,低生育率的现状还会长期维持,只要经济增长持续,这种状况很难一朝一夕改变。
10、股市里面的三胎受益股,基本上都是“过把瘾就死”的代表,如果是理性投资人,还是有多远躲多远,买点被反垄断的中国优质公司不好吗?
默川忘归
昨天,三胎政策出来后,一方面是众多网友的调侃,一方面又是资本市场的狂欢,这似乎说明了,资本市场的预期可能过高了,而现实可能会比较骨感。放开二胎政策后,中国的人口增长并没有达到此前的预期。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人口年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此前10年甚至还有所下降。
放开三胎的配套政策目前还在酝酿之中,在目前的教育、养老、房价和职场焦虑的多重重压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鼓励生育政策,中国人人口增长率可能并不会很乐观,毕竟在人人都愿意选择“躺平”的时代,多一个孩子更多的是一份压力。因此,在资本市场,这些“三胎”股的暴涨可能只是短暂的炒作,长期更要看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