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应该这样说,巨头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根据新浪科技的报道,谷歌旗下YouTube最近开始要求创作者使用YouTube软件,来标记和跟踪他们视频作品中的产品。然后,这些数据将被链接到谷歌的分析和购物工具上。
可以看出来,谷歌此举的目的是,将YouTube上的大量视频转化为一个庞大的商品目录,观众可以仔细浏览、点击并直接购买。
几个月以来,谷歌高管一直表示,YouTube将是他们电子商务战略的核心。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曾表示,YouTube上大量受欢迎的产品“拆箱”视频可以转化为一个购物机会。
对于谷歌来说,YouTube平台上聚集的优质网红和他们自有的品牌,本身已经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条。如超级网红PewDiePie,在他800万美元的月收入中,有大约85%都是卖货贡献的。
同样在今年5月,Facebook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电子购物平台Facebook Shops。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直播中推出了这款新软件。他认为这个平台能够有效地帮助正在疫情期间挣扎着的各类商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提升顾客黏度,无论是小微店家还是全球品牌,都可以通过我们的APP和他们的客户紧密联系起来。”
Facebook公司对于未来购物领域的AI市场做出了无限的展望。公司的AI总监马诺哈尔·帕鲁里表示,如今一些巨头零售商已经能在线给顾客提供360度的全景产品视图和详细的目录信息,而Facebook Shops的目标则在于为那些弱势的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让它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些似乎都动了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蛋糕。
但实际是,亚马逊早已看到了直播带货的潜力。2019年4月,亚马逊推出了直播服务——Amazon Live,并宣布今年将在全球所有站点陆续上线。
谷歌、Facebook这些曾经的广告巨头们遵循的一个大逻辑是,视频流量都可以转化成交易。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公司更早期就做到了这些。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尚未收购优酷,优酷就推出了类似于现在YouTube的“边看边买”模式。当时的消息是,阿里旗下营销平台阿里妈妈将通过数据和技术,支持优酷“边看边买”和土豆“玩货”等新视频营销模式,同时帮助商家进行数据化运营,降低视频投放成本。
此后在阿里巴巴全面收购优酷后,继续推进边看边买模式,但销量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有二:第一,当时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第二,有人认为电商的场景并不适合嵌入在长视频中。
但阿里巴巴并未放弃。在阿里巴巴的战略中,对于娱乐的投入是为了追求更长期的目标。实际上,一直以来优酷和阿里电商平台的打通,一直在进行中。据2019年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大会透露,淘系买家和优酷付费会员的重叠用户,占淘系买家的12%,这部分重叠用户的淘系客单价,是非重叠用户的2.1倍,阿里文娱已是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商家精准营销的重要阵地。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边看边买是一项长期计划,那么诸如抖音、快手的直播带货则是让这两家公司成为巨头的重要业务。
根据今年9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4561.2亿元,预计全年交易规模达到9712.3亿元,直逼万亿大关。
今年6月,字节跳动便成立了以“电商”明确命名的部门,全面进军电商业务,以解决字节跳动所有产品信息流广告与直播营收达到天花板之后的下一步商业化问题。
并且由于直播电商,字节跳动正在触动阿里巴巴最敏感的神经。10月9日抖音直播间只支持小店商品,第三方来源的商品将不再支持进入直播间。也就是说,抖音将不在将自己的流量带给淘宝、京东等其他平台。
无论是谷歌、Facebook亦或是字节跳动,他们都不在满足于信息层的广告收入,并且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触角下探到交易层,而这就动了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所谓传统电子商务公司的根基,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这种战争将会长期持续下去。(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