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百万富翁与亿万富翁的差距

百万富翁与亿万富翁的差距

聂 晶 2014年03月13日
财富的差距在于个人的理财习惯以及管理财富的能力。

    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试想两位同学毕业后,相约进入同一家公司上班,担任类似的职位,领取相同的薪水,两人节俭的功力也差不多,因此每人每年都能存下1.4万元用于投资。所不同的是两人的理财方式:其中一位将每年存下来的钱都放在银行,另一位则是把每年存下的钱分散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这两个人共同的特点是都不太去管钱,将钱放进银行或股市就再也不去管它们。

    40年后,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的那一位成为亿万富翁;投资银行存款的那一位成为了百万富翁。拥有亿万财富在当今的社会中可以称得上是富翁,但如今每每提到“百万富翁”就会引起笑声。原因是现代的“百万富翁”已成为“无壳蜗牛”的代名词,百万富翁在北京三环内买不到一间像样的房子,可以说是穷人家。

    那一位所谓百万富翁的穷人家,眼见旧时的同学兼同事40年来薪水收入相同,节俭程度相同,最后竟能成为亿万富豪。反观自己,在同样的条件下,赚相同的钱,省相同的钱,最后连一间好房子都买不起。直接的反应是“他一定是中过什么奖”,否则一样赚钱、一样省钱,最后的财富怎么可能差那么多!差到一位变成富人,一位变成穷人。

    通常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为负面的想法是将富人致富的原因归结于运气好或是从事不正当或是违法的行业;而较为正面的看法是将富人致富的原因归结于富人比我们努力或是他们克勤克俭。

    但这些人万万没想到,真正造成他们财富被远抛诸于后的,是他们的理财习惯以及管理财富的能力。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富人多数的财产是以房地产、股票、基金、债券的方式存放,穷人多数的财产是存放在银行。

    如果想通过理财让你的财富倍增,必须在思考模式上跳脱传统思维的框架。打个比方,有位成年人不会骑自行车,他看到一个孩子正在骑车,羡慕的对孩子抱怨说:“小孩身手敏捷才会骑车”,没想到孩子对他说:“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能骑车。”于是孩子教这位成年人骑车,而成年人也很快就学会了。当成年人愉快地与小孩道别回家时,却习惯性地推着自行车走路回家。这就是所谓无法跳脱惯性思维的框框。

    吴绍庆,北京博润兄弟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经理,在他看来,“财富管理”的字面意思就是管理个人所拥有的有形资产,使其保值并增值,从而满足物质层面上的需求。而再往下就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主要表现在安全感(风险管控)、幸福感(现有及未来的生活)这两个方面。他说:“我认为财富管理非常必要!财富管理的需求其实是一个人的责任感的体现。为家庭、为社会。家庭的担当应该是这个社会精英人群的共性DNA。尤其在中国,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有义务为整个家庭(配偶、老人及孩子)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规划;至于为社会,我认为在于力所能及的在慈善、公益方面体现自我的价值,倡导优良的社会风气。”

    到目前阶段,吴绍庆主要采用的是现金及资产的管理、个人及家庭保险规划以及一定的投资规划(证券、基金等)。在他看来,现在市面上的金融机构所提供产品比较雷同,可能只是一些细微的差距(如同周期的理财产品大多只是在利率上会有一些差别)。这也许和国内目前的金融管理制度有关,并不会像国外那样丰富。吴绍庆说:“对我来说,不会因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而钟爱某种理财产品。首先从本质上来说,理财本身就需要综合(平均)配置,所以基本上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其次,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更多考虑机构的因素。这可能也是因为国内的理财产品同类型区别不是很大,所以提供服务的机构在我这里的信任度就更加重要。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职业素养往往能够左右我的决定。这可能也和我做“品牌顾问”的职业相关,更看重软性服务的品质以及相关的细节。”(财富中文网)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