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生活照护、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将有7500万人口是80岁以上老年人,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将达到1.2亿。医疗、护理、照料等围绕高龄老人刚性需求的服务将成为下一个风口。日本作为较早进入老龄的国家,在医养结合方面有着成功的探索。借鉴日本的成熟经验将会给我国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带来一定启发。
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养老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介护和医疗体制。196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老年人福利法》,通过官办机制推行老人福利政策。1982年制定了《老年人保健法》,国家开始承担一定费用覆盖老年人医疗支出。1987年修订《老年人保健法》,创立老年人保健设施。1989年制定黄金计划,进一步完善养老设施并鼓励居家养老。1992年再次修订《老年人保健法》,创立老年人上门看护制度。2000年实施介护保险,为65岁以上老人以及40-64岁间疾病患者提供介护保险。介护保险制度实施后,老年人只需支付12.3%的医疗照护费用,大大降低了老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财务压力。
日本的养老产业还依托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载体。在医养结合方面,日本的养老机构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是拥有功能齐全、沿生命周期布局的医、养、护综合服务体系。如东京新宿榉园综合养老机构,涵盖了从急性医疗到康复护理再到一般养老功能的三位一体多元服务内容。新宿榉园与临近的两家医疗机构--三田医院和山王医院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确保入住者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康复护理方面,新宿榉园本身就拥有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和经过严格培训的疗法师及护理员,为老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提供细心周到的护理服务。在养老方面,日本养老机构都设有茶话间、餐厅、健身房、文娱室、会议室等功能场所,有的还有温泉浴室、花房等特殊颐养设施,为老人起居、康养和社交提供便利。
二是提供科学全面、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日本对介护服务十分重视,介护人才的培养被纳入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学员要通过至少130个小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系统学习介护工作的基础知识、沟通技巧和介护方法。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层面教学,更重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互动技巧的传授。介护人员上岗前要通过从初级到高级的资格考试,工资根据级别有所不同,但都在较高水平。日本介护服务排名第一的日医学馆人员工资支出占项目费的70%。高薪资和严格的培训是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介护服务的必要保障。
三是在设施和服务上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日本的养老机构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对老年人的关怀,如室内始终保持清洁干净,预防感染;家居布置上考虑灯光和床的舒适度以及梳妆台的便利性;浴室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老人使用;在公共空间摆放老人的手工艺品、花冠等,体现了对老人安全感、舒适度和成就感的重视。对细节的关注还体现在精细化的服务上。日本的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配备专职人员服务团队,包括疗法师、介护士、药剂师、营养师、管理员、事物员等,提供专业周到的护理、疗养服务。护理人员会定期给老人体检,还会持续关注老人饮食、入浴、梳妆、排泄等变化,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并做详细记录,通过体操、手工、游艺等项目帮助老人康复。
相较而言,我国在医养结合方面还处于初探阶段,目前在医养衔接、服务质量和护理专业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后我国在医养结合方面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一是国家在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更多有刚性需求的老人提供政策福利。二是建设和完善护理培训体系,将护理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系统化,加大介护服务培训力度,培养护理人员的敬业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三是紧密结合医疗和养老服务,打造集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于一体的综合养老体系。四是加大对设施和服务细节的完善。注重品质价值和精神体验,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积累良好的口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终将会走向衰老。有一个怡然安泰的晚年是人们共同的期许。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尊老敬老传统。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过程中,适当借鉴日本的成熟经验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加快养老产业的制度建设,解决老年人康养之需,让老年人过有尊严的生活,早日实现安享晚年的心愿。(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马天月是中国建投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