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养老护理培训体系
德国养老院的服务是全世界的标杆,堪称五星级服务。服务种类分为生活服务、老年文化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护理、大病康复服务和临终服务。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细致照料。德国的五星级养老服务离不开其完善的护理培训体系。德国护理从业人员达100万,人数已超过德国汽车工业雇佣人数70万的总和。每100位居家接受护理的老人平均需要48名护理人员;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每100位需要83名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中,在养老机构服务的占68%,居家上门服务的占31%。目前德国有三分之二需要护理的老人居住在家,享受到的服务包括身体照护、营养摄取、身体活动、购物、煮饭、清洁房屋和日常生活事物打理等。
德国对护理人员有非常严格的培训。护理院长或护理部主任必须接受过护理高等教育和管理专业训练。护理人员分五个级别—护理院长、护士长、高级护士、注册护士、助理护士。只有注册护士以上资格的护理人员才能直接护理患者,助理护士只能为护士或医师做一些准备和协助配合工作。护理工作有严密的监管系统。护理院内各病区都有监控系统连接到主机终端,护理院长每天要审阅各科室的护理信息,可以随时开通监控视频侦察各科室护士工作情况,并与病区进行交流,及时掌握护理信息。
德国的护理教育已经有160年的历史。目前,护理教育分为中专、专科培训和大学本科三个层次。中专占比较高,公立护士学校943所,最低要求完成10年基础教育,达到17周岁才可入学。继续护理教育也称专科培训,在全国有50所护士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包括重症监护、精神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癌症护理、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等。德国的大学护理教育起步较晚,1992年开始设立护理科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等学科,目前有八所大学招收护理专业本科生。而德国的Agneskarll护理研究所甚至可以培养护理硕士和博士。《护士职业法》对护士生学制、学时都有明确规定。中专护理教育的学制为3年,不少于4600学时,理论课1600学时,实践3000学时。专科护理培训根据各州有关法律要求,可以脱产学习2年,或业余时间学习3-4年,学时3000课时。大学学位课程全脱产2年。由国家考试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其中实践能力占比较高,主要要求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德国的护理保险体系也十分完善。德国的护理保险也是强制性的,属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范畴。雇主和雇员各自承担50%。在确定护理级别时,根据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行为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共77条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得出分值,并确定护理等级。护理共分四个护理等级:0级服务是为自理能力或身体能力受到轻微影响的人提供;一级护理每天90分钟,内容包括45分钟个人护理饮食、卫生、日常行动等,其余时间为家务工作;二级护理每天180分钟,至少有120分钟的个人护理时间;三级护理每天也是180分钟包括120分钟的护理时间。特别严重的可以增加30%左右的时间。政府还规定了护理补贴标准。护理险只承担基础护理和家政服务,医疗护理费用则由医疗保险100%负担。目前德国老年人中接受一级护理的占54%,二级护理的占32%,三级护理的占比12%。
德国的护理培训体系对我国护理制度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借鉴意义:一是我国养老机构需要打造优质的护理服务以赢得老年人赞誉。我国的养老服务较为粗糙,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将老年人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精神需求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建立奖惩和激励机制,根据客户口碑、职业考试成绩和实践应变能力等标准设立加薪和晋级通道。二是构建专业护理人才培训体系。德国拥有一套完善的护理人才培育机制。护理科有专门的学时、课程要求,与学位挂钩,而且注重实践性,不达到一定级别的护士不能够直接护理病人。当前我国面临养老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的严峻情况。应进一步加强我国护理人才培训力度,在全国推行护理职业资格考试,注重打好知识基础并培养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规划和完善护理职业资格晋升通道,将养老护理职业化、规范化。三是创新护理保险支付方式。我国已有多个省市试点长期照护险的施行,对养老护理业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我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单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在强制养老保险体系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积极发挥其对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占整个养老保险的比例仅有2%,低于5%的全球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占比均超过了35%。积极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并维持其安全稳健运营, 有助于为养老护理服务的长期发展提供消费支持。(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马天月是中国建投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