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逆向投资现象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逆向投资现象

马天月 2018-10-17
中国企业的逆向投资行为体现了我国企业在技术上的短板。

企业的逆向投资是指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经济体投资的行为。从统计数据看,除能源、矿业领域以及企业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我国企业主要向欧洲西部、北美和澳洲这三个经济发达地区投资,投资的比例自2012年以来一直占投资总量的65%以上,而且逐年升高。民营企业更是以向发达国家投资为主。2016年民营企业在欧洲西部和北美投资额占投资总量的87%。公开媒体报道显示,大多数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发达国家的被投企业则是看重中国企业的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能力。

中国企业的逆向投资行为体现了我国企业在技术上的短板。与传统顺向投资为主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技术和品牌上处于弱势地位。这源自于企业参与国家顶尖科技研发深度的不足。美国企业强大的技术能力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军工企业的深度参与,以及战后国防部研发机构DARPA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技术共同开发。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曾向顶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莱特航空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一次性订购6000多台军用飞机发动机。福特公司也曾为美国政府制造9000台普奥特惠特尼发动机。克莱斯勒公司则为美国和英国陆军提供坦克。太阳造船公司、托德巴斯钢铁公司等为美国海军制造军舰。战争参与保障了这些军工企业拥有世界顶尖的国防技术。战后,美国国防部将部分技术进行转让,促进了军事科技在民间的蓬勃兴起。如苹果手机的触屏技术、SIRI和音乐制作技术都是源自于国防部的技术转让。同时,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出包括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战术技术、高续航力无人机技术等国防尖端科技,为企业尖端技术攻关提供了研究平台。

与美国相类似,日本企业技术的优越性也在于战后国家对财团科技实力的大力扶持。日本在战后对大企业财团给予了特殊优待,提供资金、减税、低息贷款,财政方面也积极鼓励大企业发展。日本通产省在70年代制定了新型产业政策,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资源能源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国家大力扶持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产业以及推动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下一代产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除政策扶持外,日本政府还主动召集大企业进行技术共同攻关。如在计算机领域,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牵头成立日本电子计算机股份公司,由六家国产电子计算机公司共同出资组成。1966年,通产省制定了扶持计算机产业的基本战略,以开发超过IBM360系统的超高性能计算机为目标,组织日本电气、日立、富士通、东芝、和三菱电机与学界共同研究进行技术攻坚。进入70年代,政府进一步推动国内计算机产业向高级化发展,为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企业提供补助金。为开发第四代计算机系统,日本政府召集了富士、日立、三菱、日本电气和东芝组成两个集团,与政府机构合作研发,取得了1000多项专利研究成果。

相比而言,我国企业在尖端科技研发上一直参与不足。在计划经济时期,尖端科技研发主要由中科院等学术机构承担,企业只负责指令性生产,研发也停留在生产层面。改革开放后国家推出的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如863、973计划等多以院校为主导,企业未能广泛参与。到2012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将863计划参与主体向企业倾斜。但实际上参与数量有限,如2013年863计划项目名单显示,371个项目中302个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59个是由企业承担,10个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一起承担,企业参与的项目仅占18.6%。可见,与美日相比,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不足是我国企业在海外逆向投资收购先进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如今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逆向投资也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担忧。因此,在鼓励企业走出去、营造开放的国际投资环境同时,我国政府应大力增强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高端科研平台的力度,弥补我国在技术研发上的短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马天月是中国建投研究院博士后。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