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周虹有一个令她惊奇但也感到忧伤的发现,“为什么最新款式的奢侈品第一时间能在中国上市,但救命的新药应用于中国患者却要比欧美国家晚6年?”
12月10日,《财富》MPW峰会上,回忆起这两个“为什么”,已经出任罗氏制药中国总裁5年的周虹直言当时充满了“不理解”。
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惑,而是从政府到制药企业,再到患者都希望解决的问题。好在,过去10年,特别是最近5年中,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年上市的肝癌药物,只比美国晚了5个月,甚至超过了欧洲。”周虹说。
中国患者“用得上”新药好药只是第一步。进口新药的监管政策不断优化,使得罗氏这样的全球制药巨头,已经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一起,坐在中国政府摆好的谈判桌前来讨论降低药品价格,解决让中国患者“用得起”新药好药的问题。
罗氏制药进入谈判目录的主要是抗肿瘤药物。2017年,“我们几款药物降价是40-75%。”周虹说。
降价带来了“以价换量”, 罗氏制药中国的业绩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大幅度增长,周虹用了一个生动的拟声词“哗啦哗啦”来形容“量”的增加。过去5年,罗氏制药中国的年度总营收额从100亿人民币跃升到200亿。后来,周虹被人们尊敬地称为“抗癌女神”,并且将其降价决策视为大胆和聪明的举动。
周虹既不接受“大胆”的赞扬,也不接受“聪明”的评价,她说自己真的没想到原来需求这么大,同时坚持认为自己的决定,只是希望患者不因为没能用上已有药物而缩短生命。
这其实隐约透露出周虹在药物研发与使用问题上的“实用主义”立场,显然她也并不想掩饰自己的这一主张,只是会小心翼翼地进行表达,以免无意中遭到基于民族主义倾向的误解与批评。
谈到这个问题时,周虹会非常谨慎地先行陈述自己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之后才会说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其实真正的爱国是让我们中国老百姓用上世界上最好的药,让中国科学家不管在哪里智慧都能转换成成果”。
在这一语境下,“最好的药”是核心要素,因为生命无价。挽救生命的药物,不应被置于自主创新和进口药的二选一困境之中。
同样是基于这样的实用主义立场,周虹呼吁制药企业加强合作与团结。她说,因为制药是涉及每个人健康的行业,一个新药的研发,中间付出的努力非常多,而医药的研发有一个特点——不是一家公司就可以把所有的领域都覆盖,在所有领域都能搞出一个世界首创的新药。在医药领域,“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新” ,而“疾病没有国籍,创新也没有国界”,她说。(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