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46任总统乔•拜登在就职典礼上强调团结,但团结对象显然不包括他的前任——1月20日早上才离开白宫的唐纳德•特朗普。
后者直到最后时刻也没有承认自己在去年11月的大选中落败,在告别演讲中像以往一样主要吹嘘了自己的政绩,尽管也对新政府表示了祝福,但拒绝提及继任者的名字。
这种幼稚行为不会让特朗普觉得难为情,因为除了他自己,仍旧有大批支持者相信未来四年的总统职位原本是属于他的,而拜登和同伙偷走了这个未来。
胜利者拜登在就职演说中也忽略了这位充满争议的前总统的名字,这个看起来带着以牙还牙意味的举动,无论是临时起意还是按计划行事,都颇具象征意义。拜登早已宣布上任后将对特朗普在总统任上的政策进行彻底检讨,他也的确在第一时间就这样做了:清除特朗普的政治痕迹,从不提他的名字开始。
从1月6日“国会骚乱”到1月20日总统就职日之间的两周时间里,人们始终在担心和猜测特朗普的支持者是否会在就职典礼举行当天挑起新的动荡;同时,特朗普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应对不当造成美国至今新增感染人数仍居高不下,并且已有40万人因此丧生。
这些都可以视作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当然,它们的价值是负数。这些遗产带来的后果是就职典礼严格限制出席人数以避免感染,现场戒备森严以保障安全。
从新闻图片和视频画面上看,观众保持社交距离坐得稀稀落落,每一个人都戴着口罩,目前资历最深的在世前总统卡特因为防疫理由未能出席就职典礼。
但这并不会让拜登的荣耀时刻显得冷清,因为就职典礼过后,他马上就在国会的总统办公室签署了三份文件:“就职日公告”和内阁与准内阁行政职位提名文件。这表明他的总统生涯的开端“如火如荼”。
在就职当天就签署行政命令的美国总统并不多,像拜登这样第一天就签署多份文件的更是极其罕见。拜登的助理们说,这是因为面临日趋恶化的新冠病毒疫情,总统决心采取紧迫行动。
除了冻结其特朗普在离任前颁布的所有新法规,以及由行政部门来评估哪些法规应该向前推进,而哪些应该废止之外,拜登早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签字即可发出的行政命令“集合包”。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其中一些内容在1月20日前就已经做过预告,有些则会在后面几天内陆续公布,议题包括处理新冠病毒危机、解决移民问题和重视气候变化等。
在这些行政命令中,拜登任命齐恩茨担任政府新冠病毒官方回应协调员,直接向他本人汇报,同时恢复被特朗普解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健康安全和生物防御局;要求从现在开始,美国所有联邦建筑内、联邦土地上的联邦雇员都必须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这一命令是特朗普任内一直不肯发布的;确定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并派遣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参加世卫组织的年度执行委员会会议。
拜登还将命令联邦机构审议强化系统性种族主义的政策,要求联邦政府停止以性别或性取向为基础的歧视,撤销特朗普排除非公民参加美国人口普查的命令,终止某些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的旅行禁令,停止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
拜登急切地宣示自己与特朗普的不同,以行政命令绕开国会,来加快对美国国内政策的“纠偏”速度。
拜登还没来得及对他上任后的对外政策进行展示,外界只能从他任命的外交官员,以及他本人的碎片式表态中进行猜测。他承诺修复被特朗普破坏的对外关系,将自己塑造成和平进步与安全的合作伙伴,这令美国的传统盟友因为告别了不可预测的特朗普而松了一口气。但中国却无法对拜登能完全改变特朗普时代的外交偏向抱有太大希望。竞选时拜登一直被对手攻击与中国关系密切,非常有可能导致他在执政时出于避嫌因素而对中国更为强硬。
尽管他的重要外交幕僚表示拜登会坚持“一中”原则,但中国台湾地区的“驻美代表”萧美琴获得了参加拜登就职典礼的邀请,拜登提名的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则说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没有原则错误。
希拉里•克林顿曾经的顾问劳拉•罗森伯格被任命为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她是中国的传统批评者。
库尔特•坎贝尔则被委任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新设立的印度太平洋事务协调员,这个职位表明拜登对印太地区的重视,而这当然是对中国地区安全的威胁。
就连获得提名担任财政部长的珍妮特•耶伦,虽然被视为“鸽派”,却也指责中国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
1月20日是一个时间节点,特朗普回到海湖庄园,拜登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尽管拜登在Twitter中说,这是美国新的一天,但中国必须做好准备。在这一天之后,中国要面对一个有可能只是换了脸的特朗普,而不是当年在北京鼓楼大街吃炸酱面的拜登。(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