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于4月4日离世的消息传出,网络上表达惋惜与缅怀的内容迅速刷屏,显示出了人们对于这位经济学家溢于言表的称赞和谢意。蒙代尔在中国的美誉度之高、影响力之大,是诸多其他诺贝尔得主难以与之相比的。
蒙代尔是一位加拿大经济学家,先后于加拿大、英国、美国取得学位,曾在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多地工作,最终在位于意大利的家中去世,结束了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
成长之路
蒙代尔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敦市。13岁以前,蒙代尔住在农场里,和其他十几个学生一起在一间单间校舍上学。
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蒙代尔曾回忆说,他的母亲因负担不起高额的房地产税,而不得不放弃家庭城堡的继承。蒙代尔遗传了父亲的坚韧与母亲的乐观豁达。
蒙代尔对经济学的兴趣源自高中。当时,他在数学方面已经很有天赋,但对货币贬值感到迷惑不解。有一次,他问高中老师,货币贬值意味着什么?老师当时给了他一个扭曲和绝望的解释,这激起了蒙代尔的好奇心。
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蒙代尔拥有较为完美的教育履历。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又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的博士后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蒙代尔是依靠奖学金在华盛顿大学完成硕士学业。
蒙代尔曾就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和《政治经济学》的杂志编辑、滑铁卢大学经济系系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吉尔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香港中文大学、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等。
蒙代尔具有洞悉先机的学术研究能力,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争相邀请他做顾问,其中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局和财政部等。
对中国的尊重、热爱及支持
蒙代尔曾在2013年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表示,“中国的产出现在差不多是美国产出的一半,如果中国经济仍然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的话,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GDP可能就会和美国一样了。到了2022至2025年左右,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过美国的GDP。”
蒙代尔认为,中国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日本也应该稳定日元,并提出应该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保持各国在建立未来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选择权。
他表示,中国政府不必过分重视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不应从根本上改变汇率制度而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从战略上,应从实质经济的调控来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争取在未来两年中降低经常账户的盈余,从整体上平衡国际收支。但在外汇管理上,可以适当放宽对人民币兑换的控制。
蒙代尔认为,在世界经济体当中,中国将成为较好的领航者。三种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从而起到指导的作用。
蒙代尔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中国的实践指导,不逊于其对欧洲的影响。
蒙代尔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北京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也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生前曾多次到访中国,参加论坛、演讲等活动,并且得到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
蒙代尔在中国赢得尊重的秘诀在于,他谦虚谨慎,不会居高临下地说教,他深知中国文化的奥秘,知道中国人愿意听、喜欢听、并有益无害的话是什么。讲话高屋建瓴并通俗易懂。
外界评价
一位经济学家发文寄托哀思并表示:“蒙代尔这一生做出了太多伟大的贡献。”
蒙代尔的一位同事写道:“蒙代尔创造了现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诺贝尔委员会称:“在预测国际货币安排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面,蒙代尔选择的问题几乎具有预言般的准确性。”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蒙代尔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确定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现实可行政策的理论基础。他就货币动态学和最优货币区两个问题作出的研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罗伯特·蒙代尔的成就,尽管是几十年前取得的,至今仍在国际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占有核心地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讲座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和多国中央银行的顾问莫瑞斯说:“蒙代尔通过罕见地将分析的力量和熊彼特式的‘远见’结合在一起,从数学公式里提取了重要的智慧,从而永久改变了我们关于开放经济的思维方式。”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原IMF首席经济学家穆萨称:“蒙代尔关于国际资本流动重要性的分析,及其在国际经济相互作用中的研究均处于时代前沿。”
《福布斯》杂志称:“蒙代尔发表的文章与该领域其他文章,完全处在不同的星球上。”
美国经济学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说:“蒙代尔主宰了1960年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学家张五常称:“蒙代尔的判断力是我所知的经济学者中最准确的。”
经济学与金融学家向松祚说:“蒙代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
学术贡献
蒙代尔被一些人称为欧洲和里根经济学之父。
蒙代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主要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国内对蒙代尔最为了解的莫过于“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他的主要学术贡献还包括: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推动欧元的发展、帮助开展供给侧经济学、研究历史上金本位制度在不同时代的运作、成功预测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设计、提出蒙代尔-托宾效应等。
蒙代尔的理论为理解全球金融和现代国际经济的运作打开了大门,而他对经济政策的更具标志性的观点,则助长了欧元的创立和“供应方经济学”减税方法的采用。
蒙代尔通过在货币动态和最优货币形式的开创性研究,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因此获得了199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获奖仪式上,瑞典皇家科学院用长达7页的赞词肯定了他的成就。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法:“因为他关于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研究,以及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而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对全球金融的见解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而他更具标志性的理论则助长了单一欧洲货币和供应方经济学的采用。
蒙代尔的观点之所以站稳了脚跟,部分是因为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处于守势,很难将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时间增长放缓和通胀上升的意外组合考虑在内。
蒙代尔认为,与传统观点相反,低税率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应该被用来刺激经济扩张,而高利率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抑制通胀的恰当工具。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接受了这一方法。
纵观经济学界,能够真正将理念变成现实实用成果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蒙代尔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荣誉
蒙代尔是世界上获得荣誉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主要包括: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1年。古根海姆奖;2001年,加拿大荣誉勋章;2005年,世界经济学研究院全球经济学奖,同年,意大利授予荣誉称号;大英帝国大十字最高级勋位爵士。
截至2021年,罗伯特·蒙代尔获超过五十所大学颁授的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头衔。他是美国文学及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杰出院士、北美经济财经学会和国际大西洋经济学会前任会长。
传奇人生
不得不说,蒙代尔是一位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怪人”。
他曾当选美国计量经济学院士,但因为他根本没有拆信,因而对此荣誉全然不知。当蒙代尔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后,他忘记出席就职典礼,让等待听他就职演说的崇拜者空欢喜一场。
1999年,蒙代尔作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身着白色领带和黑色燕尾礼服,用美国已故爵士歌王弗兰克的经典歌曲《我的路》中的一段,为诺奖晚宴献唱:我爱过,笑过,哭过;我曾经满足,也曾经失落;如今,悲伤褪去,我发现一切竟是如此可笑。想到我做过的一切,我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我只是走我自己的路。”这种方式开了诺贝尔奖晚宴的先河,参会嘉宾十分惊讶,但兴奋不已,为他欢呼不断。
“特立独行”是蒙代尔的一个天性,他从来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看法。他对任何人的观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前辈,都会以批判的眼光去接纳,绝不盲从。
蒙代尔表现了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的推崇,因为他们具有很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在他看来,数学模型固然重要,但经济思想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因为很多数学模型是空洞无物的。蒙代尔还认为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
蒙代尔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他与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都不同,但是却能做到互相尊重,朋友遍天下。
他还对中国抱有非常特殊的感情。他热爱中国的美食与文化,晚年甚至还曾写过一个有关中国电影剧本。
前《波士顿环球报》记者沃什说:“蒙代尔是所有经济学中最活跃、最善变的人物之一。"
在能证明其特立独行的诸多方面中,最有意思的还是“蒙代尔与他的宫殿”的故事。
蒙代尔深信国际货币体系即将崩溃,于1969年以2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一座庞大但摇摇欲坠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以对冲他预见到的全球通胀。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进入经济学同事的视线。有一阵子,他把白发长到肩上,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宫殿里。诺贝尔奖的大部分奖金都被他花在了修复这座宫殿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格曼曾温和地嘲笑蒙代尔住在一座“破败的别墅”里,在那里他组织了“常规学术会议之外”的古怪会议。
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座宫殿伴随了他的晚年,也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蒙代尔工作生活两不误,生活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他不必像美国前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与美国前白宫首席策略长兼美国总统顾问班农那样,靠弄虚作假和出卖灵魂赚钱,维持生计。
作为一直支持并关切中国发展的重要国际学者,作为一位关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老朋友”,蒙代尔教授的离世让我们感到痛惜,感谢教授对中国发展给予的支持。愿大师一路走好!(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