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格拉斯哥启示录:艺术品、争吵与共识

杨安琪
2021-11-20

能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的协定很少,《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是其中之一。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当一台由100多公斤塑料垃圾做成的电动方程式赛车出现在格拉斯哥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现场时,你大概能够猜到主办者的用意:人类必须用赛车的速度与全球环境恶化程度竞赛。

这件名为“Recover E”的艺术品赛车由英国设计事务所Lazerian花费700个小时手工制造,它的设计者是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以及由两个孩子Amy Meek和Ella Meek所创立的非盈利机构“儿童反塑料”(Kids Against Plastic)。

塑料垃圾、孩子以及新能源赛车,无一不表明人类正处于一个必须抉择的关口。

在11月初的两周时间里,接近4万人在格拉斯哥参加了这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集体会议。他们是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谈判代表、政要和领导人。

坏消息是,在当下形成全球化共识似乎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艰难,政治家们喋喋不休的争论让大会延期一天闭幕;好消息是,各国代表最终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这一协议确保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份逐步减少煤炭的国际协议。

相比政治家们对于条款和使用词语的争吵,《财富》更关注商业世界即将发生的变化,企业家们即将做出的承诺与贡献,以及公众对企业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如何被重塑的。

简单来说,碳中和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尤其是化石能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型。化石能源的减少使用将涉及哪些巨型石油、煤炭公司,而新兴技术则让一批新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诞生。

查理·芒格家族基金的管理者、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在自己的书中曾提到一个观点:人类整个3.0文明是建立在石化燃料的利用基础之上。甚至他认为,人类3.0科技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石化资源比光合作用转化的能源要高的多。

从现实来看,这一切都即将发生变化。

摆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让生产力满足发展的需要?

不久前,在《财富》举办的2021绿色未来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碳达峰与碳中和就像“长个子与减肥”。

“碳达峰到了工业化后期,基本上各种消耗的资源到了峰顶。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控制,经济发展就会畸形。”他说。

和化石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的本质是技术。气候困局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新技术的产生。这种新技术可能来自两方面,开源与节流:开源,即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水电、太阳能)更广泛地开采与使用(设备电气化、推广电动交通);节流,即利用技术在使用相同能源的基础上,更高地提高其使用效率。

这种变化给中国公司带来集体性的挑战与机遇。

不久前《财富》发布了“改变世界的53家公司”,其中远景科技集团排名第二,也是那台“Recover E”艺术品的设计者和拥有者。这是一家并不被大众广泛知晓的公司,但在2020年,该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风力技术企业,同时为360多家客户提供零碳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科技巨头微软、埃森哲和亚马逊云服务(AWS)。

纵观过去5年的《财富》“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不难发现上榜企业正从互联网科技巨头这类big tech的代表公司,逐步向生命科学和新能源领域good tech的代表公司转变。我们依然关注技术创新,关注商业模式,关注投资收益,但气候灾难与新冠疫情这些前所未有新问题的出现,让大众开始更关注机构背后的使命基石。

远景科技创始人张雷曾提到一个故事:几年前在一次国际气候变化闭门会议,远景是唯一一家新能源公司。当谈及气候危机,全球能源巨头CEO们吐苦水:在股东利益前,面对气候变化无能为力;金融机构高层面露难色:委托人的fiduciary duty (委托责任)和投资者的期待,让他们无法推进相关业务。

“这给人一种感觉:你看我不作为,但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这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非常清楚,世界正在发生巨变,《巴黎协定》刚刚签署,认为我们在本世纪末可以实现2度之内的温升控制的请举个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我当时就在想,全人类的委托责任在哪里呢?是谁在看护人类背后的整体利益?”张雷回溯这段经历时说。

今天,气候危机再也不是“房间里的大象”,而成为了所有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位个人的必答题。

这背后除了新冠疫情下大众对人类命运与企业价值的重新思考,更多的是一个事实:气候变化与碳中和转型,给商业社会带来的变化远比想象的深刻。甚至有人开玩笑称,COP26与其听各国政客长篇大论,不如将全球已经明确碳中和时间表的头部企业们聚在一起,或许效率更高。

麦肯锡在COP26后的一份报告认为,面对系统性的气候变化危机,碳中和转型正成为商业机构未来多年业务发展的最核心原则,随之带来的也将是商业社会系统性的变化。

除了“未雨绸缪”,碳中和转型同样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对中国产业和企业或许尤为如此。

过去十年的能源转型推动了中国碳中和领域的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动力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在全球占据关键地位,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这些中国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活跃在全球各国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领域。

在今年的cop26中国企业馆开幕式上,另外一家中国企业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回顾,自己在2009年第一次参加气候大会时,中国民间企业家只有3人参会,背后代表的企业大约只有100家。而今年CBCA(中国企业气候行动)将要发布联合倡议,代表的企业将突破100万家。

“中国企业家有同样的认知,即如果今天不做出改变,这个星球将抛弃人类。我觉得,就算埃隆·马斯克真的能做到把一部分人送上火星,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待在这里,无处可逃。”王石说,到2020年,房地产企业中的绿色供应链总销售额占全国房地产企业民用地产销售额的比例,从0增加到40%。在很多行业内,“绿链”行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

无论如何,一场全球性的行动不可避免地正在发生,其中中国公司所代表的力量可不容忽视,或许它们也是全球企业绿色转型中,最值得期待的力量。(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