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试行一个新模式
作者:Jim Rohwer 通过彻底改进金融服务,这个富裕的国家正在为东南亚的银行和证券经纪勾画出新的经济蓝图。 新加坡整洁、有序和富裕, 有时被描述为亚洲的瑞士。这是一种表面性的比较, 但可能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实质性内容。新加坡正在加快其策划已久的金融改革进程,其中部分原因是亚洲发生的危机。现在, 这个小小的岛国似乎已成为这一地区正在形成的新金融秩序的保护神。与此同时, 新加坡还可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些诱人的机遇。 有意思的是, 由于长期以来新加坡金融企业受到的禁锢太多, 即使在亚洲金融动荡当中, 新加坡仍然可以开始实施自由化改革。自九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现在是韩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银行虚弱,监管乏力,促成了亚洲经济增长的停滞。银行虚弱的程度非常严重,银行资本化重组需要花费受影响国家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新加坡银行遵循瑞士和德国的原则(包括采用巨额隐蔽公积金的方法),经营非常保守,监管十分严格。新加坡并没有免疫力能够躲过这场大流感——贷款坏账迅速增加,特别是因为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借款人的贷款——但是,比起亚洲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新加坡银行的处境相对要好一些。当然,香港除外。 保守也有其代价。新加坡货币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僵化的官僚们喜欢通过市场细分和非透明的“ 管理指南”来进行管制。市场细分可以阻止各类贷款机构在提供房地产抵押贷款方面与银行竞争非透明管理使金融公司要费神猜测在市场上允许做什么业务或者不允许做什么业务。如同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一样, 新加坡银行是根据通货膨胀率, 而不是现金流量来决定放款的, 股票投资者根据利润增长率, 而不是股本收益率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之一是公司和银行的收益率太低, 近来只有5%至6%;另一结果是金融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虽然新加坡外汇交易方面的实力很强, 但其银行业务却较为落后(没有花旗银行或汇丰银行等这样的国际竞争者)。 一位对这种状况明显表示担忧的是很重要的人物:李光耀资政。早在1994年底,他就在一次报告中要求对互助基金进行改革。他的目标是推动新加坡参加国际金融服务竞争。新加坡货币局步履维艰的自由化改革进行两三年之后, 中央银行最高层三个岗位去年全部更换了人马, 李光耀之子、副总理李新龙出任董事会主席。 基金管理者、银行家、证券经纪等都对这一变化感到振奋。2月份, 政府采纳了由私营部门咨询小组提出的一项内容广泛的自由化建议清单。建议包括将更多的政府基金交给私营基金管理者管理;允许股份指数的期货交易;放松对经纪交易代理费用的管制;还将简化外国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程序。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政府似乎愿意立即采取行动, 将这些改革付诸实施。例如,对互助基金运作的管制已经开始放松。基金管理者曾预期, 在采纳了月份的报告后, 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有所变化, 但是, 几天之内, 就已经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关系重大吗?即使仅从数量方面来分析,也的确如此。尽管新加坡只有300万人口,但其储蓄率却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为世界之首。的确是一笔庞大的数额。公共部门可投资的资本资金至少有1.250亿美元,而且,其中还没有包括私人储蓄。 更为重要的是, 新加坡将会认真地界定亚洲危机后金融秩序的性质。新加坡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奉行的根据资产增加, 而不是股权收益来决定资金流向的做法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加坡在这方面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增设货币市场基金、网上银行等新的金融中介和房地产抵押票据之类的证券化工具的使用(这类做法将为外国公司创造新的特殊机遇)。然而, 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是新加坡愿意进一步向外来竞争开放商业银行业务(外国银行通过分行经营日常银行业务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受到限制)。另一值得关注的迹象是:管理当局将在什么程度上允许现在严格控制使用的新加坡元在国际范围内流通?能否做到像瑞士那样, 允许用于发行债券和金融、贸易交易结算?政府的思想越解放, 采取的措施越大胆, 新加坡成为亚洲的瑞士神话就会越快地成为现实。 译者:翔垠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