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多学多赚
作者:Justin Martin 不久你可能聘用由知识天地公司培训的人员──这是迈克尔•米尔肯新创建的一家不可思议的公司,或许你自己就可能在这家公司接受培训。 我们很熟悉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这位垃圾债券大亨是 80年代华尔街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大起大落的象征。接下来是慈善家米尔肯。他正忙于通过做好事,如辅导内城区儿童的数学来恢复其声誉。再下来是第三个版本的米尔肯,他是前二者的结合体。他对美国教育可怕的现状感到忧虑,但是使他激动不已的是:教会儿童──以及商人──懂得在 21 世纪生活将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能够赚大钱。 为了实现他的设想,米尔肯不久前创办了一家名叫知识天地(Knowledge Universe)的公司。和他合伙创办的是国际房地产投资家、他的兄弟洛厄尔•米尔肯(Lowell Milken)和甲骨文公司(Oracle)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这家公司并非一步步兴旺发达起来的。虽然成立仅两年,但是由于大量并购,现在它的总收入已超过十亿美元;去年的经营毛利增长率接近 100%。然而,它并没有印发宣传推销的材料,也没有创立显赫的商标。公司的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伯灵格姆的一栋不起眼的房子里。诚然,米尔肯新建的企业虽然在那里可能没有大肆宣传,但却是一家有名气的公司。 知识天地公司无需大肆炫耀自己。公司的创办人共同斥资五亿美元办起这家企业。(眼下找不到米尔肯兄弟和埃利森对本文发表意见。)但是知识天地公司之所以保持缄默是有道理的。理由很简单,创办者不希望让市场注意他们下一步将收购什么企业。公司总裁汤姆•卡林斯克(Tom Kalinske)说:“人们总是问我们为什么守口如瓶。世界上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希望在经过周密审慎的考虑之后先行一步。” 这种设想可能没有公开过,但是米尔肯早在 1996 年就对本刊说,他的下一个雄心勃勃的主意是把教育视为大市场,其内容包括:从对两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用光盘为中学生辅导数学、培训经理人员和退休者的继续教育,并让各家公司把这些各不相同的业务融合在一起。知识天地公司希望不久之后能为各个年龄段的人──即所谓从生到死的过程──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范围内,该公司确定了它想涉足的行业,从出版、培训到玩具制造共 31 个。知识天地公司也许不会提供“高收益证券入门”教育,但是它希望为你们经理人员出些主意。 知识天地公司虽然不肯透露其收益,但据卡林斯克说,它的所有资产都是可以赢利的。1996 年 8 月,知识天地公司用其创办资金的三分之一买下英国一家叫做 CRT 集团的培训及招聘公司 48.3% 的股份。这笔投资的价值已经翻了一番。国民银行蒙哥马利证券部分析员迈克尔•莫(Michael Moe)把知识天地公司的市场价值假设为 40 亿至 60 亿美元──这至少是资本投资的八倍。 虽然知识天地公司是迄今试图涉足各个方面的唯一一家公司,但是人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支持它的雄心壮志。从幼儿园到 12 年级的入学人数再次不断增加。知识经济欣欣向荣。美国人一生用于学习的投资──从教小学里的儿童到培训劳动大军里的成年人──一年高达 6,650 亿美元(见附表),比国防开支还要多。 尽管如此,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公众认为这种开支大半白白浪费了。因此,美国公司不得不承受由于生产率下降和工人培训费用高昂的后果。对熟练职工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么迫切,可是仍然有十分之一的信息技术职务空缺无人,一些公司渴望找到熟悉所谓软技术──如加强协作和其他管理形式──的工人。 这类人员供不应求给华尔街带来了机会。许多分析员认为,广义的教育在今后20年里将成为主要的投资部门之一。国民银行蒙哥马利证券部的迈克尔·莫认为,他举例说,这将可以与过去 20 年中的保健业媲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广为宣传的首次上市的股票,包括学树国际公司(Learning Tree International)和西尔万学习系统公司(Sylvan Learning Systems)的股票。但是能够提供给机构投资者和大型共同基金公司投资的名牌教育事业大公司还不多见。 知识天地公司希望成为第一家名牌公司。它已经组建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班子。由于有可能与米尔肯和埃利森共事,这对曾任马特尔公司(Mattel)和美国塞加公司(Sega of America)总裁的卡林斯克(Kalinske)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知识天地公司挖来了网景公司(Netscape)的首席信息官以及迪斯尼公司(Disney)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高级管理人员。贝尔·斯特恩斯公司(Bear Stearns)的分析员戴维•纳戴尔(David Nadel)说:“知识天地公司利用其精明的经营管理班子组建了一个潜在的市场类别。他们将改变以谋利为目的的教育的面貌。” 知识天地公司已经买下为满足总经理们的需要而成立的一个教育与发展组织──管理人员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它还拥有飞跃公司(LeapFrog)大约 80% 的股份,这是一家生产帮助娃娃识字的会说话的玩偶制造商。它还拥有生产力水平国际公司(Productivity Point International)的大多数股份,这是一个训练工人掌握信息技术的机构。 培训工作是特别适合知识天地公司的业务。许多公司非常需要获得帮助,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培训机构的费用往往高得使人望而却步。现在出现的趋势是把培训工作外包给诸如生产力水平国际公司这样的机构去办。培训工作也是知识天地公司的创办者之一埃利森所熟悉的。虽然甲骨文公司的重点是开发与销售网络和数据库软件,但是该公司也建立了相当大的信息技术培训业务。事实上,销售额超过四亿美元的甲骨文教育公司(Oracle Education)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业务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 IBM 公司的培训机构。 但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培训业仍然非常分散,仅美国就有 53,000 个机构提供培训业务。如果把所有小的机构──比方说,生产力水平国际公司──都吸收进来的话,那么,知识天地公司就可能创名牌。它甚至可能走向全世界,为诸如戴姆勒─奔驰这样的大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培训工作服务。 知识天地公司看来也准备在 300 亿美元的幼儿市场建立立足点。这家公司以 8,000 多万美元买下了提供儿童日托业务的美国儿童探索中心(Children's Discovery Centers of America)。与为企业提供培训一样,对知识天地公司来说,为幼儿提供服务也是合情合理的业务。当今,80% 的家庭不是双职工就是单亲。由公司就地办日托费用很大,因此,许多公司都让外面的公司承包这项业务。 日托、让经理接受教育、为企业培训人员、生产会说话的玩具──知识天地公司涉足许许多多方面。它到底是如何把所有这一切包揽起来的呢?由于知识天地公司财力雄厚,所以它能够继续相机收购有关企业,但是在某个时候,它需要关注这种明显的需要,将其各个分散的企业组成一个品牌,塑造出一家具有强大整体力量的公司。 首先是关于创造品牌问题。知识天地公司大概不会仅仅是给在其麾下的根本不相同的公司起新的名字。格兰蒂德公司(Granted)、飞跃公司和管理人员委员会虽然都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它们的确是其狭小范围内的有名企业。考虑到这一点,知识天地公司很可能采取它的一位经理所说的“纳比斯哥公司(Nabisco)式的品牌战略”。于是飞跃公司的名字可能成为:飞跃公司──知识天地集团的下属公司。知识天地公司收购的其他玩具公司可能采用“飞跃”的名字。 一个说明协同作用的例子是:知识天地公司拥有一家叫做明德克(MindQ)的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该公司通过使用光盘开展培训业务,辅导人们操作 Java 程序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从 7 月开始,明德克公司将把生产力水平国际公司的教师所讲授的部分教程编辑制作成光盘。也许他们还会考虑制造会说话的玩具,这些玩具可以用于知识天地公司的托儿所。知识天地公司甚至有可能发掘出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那些把培训任务承包给知识天地公司去做的公司,可能同时也愿意把托儿所业务承包给它。 现在,拼图板上还欠缺一些板块,例如语言教育──伯利兹国际公司(Berlitz International)就是一个目标──以及退休者的教育。还有大学市场。虽然知识天地公司正在制定建立网上高等教育机构的计划,但是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大举打入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这在 6,650 亿美元的教育开支中占了一半。知识天地公司通过收购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Nobel Education Dynamics)21% 的股份而展示对这种业务的兴趣。该公司除了拥有 100 家学龄前儿童学校以外,还办了大约 30 家私立小学。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克莱格(Jack Clegg)说,除了 12 所去年创办的学校以外,它所有的学校获利达 20%,虽然该公司 1998 年第一季度总的利润接近 6%。私立学校只是从幼儿园到 12 年级的教育市场的一小部分而已,公立学校还是占大头。 教育一向是神圣的领域,想赚钱者不得入内。但是人们已经认识到私人企业是医治公立部门瘫痪的灵丹妙药。如果以营利为目的的连锁医院能使它们所收购的非营利性质的医院减少经营费用,那么,为什么不能对公立学校采取同样的办法呢?这样的方法大多都要涉及到特许公立学校,即由校董会这样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的独立的公立学校。全国各地有大约 800 家特许学校,其中五分之一是由私人企业管理的。 营利性的教育先驱──爱迪生项目(Edison Project)负责人克里斯•惠特尔(Chris Whittle)说:“管理学校是问题的关键,但是要进入这个领域还有一些严重的障碍。”亚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欢迎特许学校,而纽约州则表示反对。与势力强大的教师工会斗争是常有的事。爱迪生项目办了 25 所学校,预计到今年秋天即可以盈利。届时它所办的学校将达到48 所,收入为 1.25 亿美元,虽然每一所的赢利要比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少得多。知识天地公司的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将于来年接管它的第一所特许学校。 爱迪生项目副总裁克里斯托弗•瑟夫(Christopher Cerf)说,他的公司目前不打算开展多样化的经营活动,尽管他认为像爱迪生项目这样的公司这样做是“合乎发展逻辑的”,正如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的克莱格所做的那样。克莱格希望借助知识天地公司的支持把技术分阶段地引入教室。一方面,这将有助于使企业聘用的培训课程制定者、学校校长和教师更方便地作出购买决策。卡林斯克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知识天地公司办学校的好处。一般地说,这在物质上和劳务上都需要花很多钱。例如,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纽约等州政府都在增加用于教学材料的预算。出版教科书──这是知识天地公司当然希望从事的业务──将赚大钱。知识天地公司不久前投标争取买下西蒙─舒斯特联合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的教育、专业和参考书的出版权。英国的出版商皮尔逊出版公司(Pearson)在投标时压倒众多对手夺标。但是在通用哈考特公司(Harcourt General)、霍顿─米夫林公司(Houghton Mifflin)和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McGraw-Hill)这样的公司似乎也能可以找到相似的投资机会。 知识天地公司特别适合于满足教育系统的技术需要。这里也能够赚到钱。在一些州的最新教育经费预算中,技术方面所占的比例已超过 10%。此外,培训教师如何有效使用技术基本上是个尚未开发的市场。从事投资的企业教育事业公司(EduVentures)分析员阿瑟•斯坦纳特(Arthur Steinert)说:“尽管在技术方面花了这么多钱,可是在教师队伍中仍然有许多恐惧技术的人和阻碍技术进步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高技术,销售其他类型的产品的机会将大大增加。现在用于教育方面的软件和光盘的市场销售额就达 6.4 亿美元。与此同时,据西姆巴信息公司(Simba Information)说,在互联网络中的教育服务的市场只有区区 1,000 万美元,但是随着更多的学校联网,市场可望扩大。鉴于知识天地公司财力雄厚,触角又很长,因此,几乎任何公司都可能是被它收购的对象。它对任何人都谈论收购问题,并且不留情面地加以收购。 那么,知识天地公司的下一步是什么呢?分析家们猜测,该公司可能设法把授学位的技术学校──如德弗里(DeVry)或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服务机构搞到手。两年前,米尔肯还以赞许的口气对本刊谈到寓教于乐的问题。向学校与家庭出售这种产品的布罗德本软件(Broderbund Software)公司和学习公司(Learning Co)可能是候选者。至于卡普兰公司和另一家准备应试的公司的情况如何呢?贝尔─斯特恩斯公司的纳戴尔说:“可走的道路有许许多多,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译者:洪育林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