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MBA在上海
位置:
杂志>>第十八期>>培训
作者:Fons Tuinstra 拿到国际认可的 MBA(工商管理硕士)显然是得到名声和金钱的快车道。但是,明天从事国际工商业的新一代经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要建合资企业?如果建立合资企业,我们不是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吗?”在浦东新设的校园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EMBA(在职高层管理人员)课程中有一个 50 名学员的班级正在上课,上述问题就是他们提出来的。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配备汉语口译上课的班级之一,其它大部分班级都是用英语上课的。在班上,上海大型合资企业富有经验的经理与政府计划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的高层官员们一起,讨论印度一家从事鱼皮制品企业的案例。 这家企业应该与一家可以提供资金和国际市场渠道的德国公司合资吗?这个案例本来只是作理论研讨用的,但是,这类问题却正好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大家的情绪高涨。 得克萨斯州大学的访问教授兰斯•布朗鲁斯(Lance Brouthers)却不为所动。他从原来的咨询公司退休后,一直在教授国际工商课程。他以前曾经为美国的里根总统、布什总统和卡特总统做咨询工作,现任总统克林顿竞选州长的时候,他也曾投身效力。现在,他应邀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讲学活动。 大家的情绪稍稍冷静一些的时候,他说:“这样的情形相当简单,如果不接受合资企业,那你根本就没有生意做。你可以为自己的点子注册专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只有通过合资企业,才有可能使这些点子变成金钱。你可能会失去企业的控制权,但是,这个风险值得冒一冒。” 就在楼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教务长菲希尔(Bill Fischer)正在给年轻一些的全日制 MBA 学生们上课。他拿中国和意大利两个民族作比较。他说:“在这两个国家,我们都是宁可依靠家人也不依靠社会。在意大利,我们宁可让家里人来掌管企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意大利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侄儿或外甥可以派往全世界。如果要全球化,不管是作为一家公司或是作为一个国家,都得依靠一大群专业化的、可信赖的管理人,你们以后就是这样的人。” 五年以前,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亲自为上海市政府和欧盟在上海开办一家真正国际性的工商学院牵线搭桥,促成双方政府创建这个各占 50% 股份的合资项目。他的倡议得到北京一家由欧盟支持的业余商学院——中欧管理中心的热烈响应。该校先是南下搬到交通大学,自 1999 年 10 月以后又在浦东建立了自己的校园,黄菊致函热烈庆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搬迁新址。中国目前共有 57 家教育机构开办 MBA 学位班,但是,中国媒体越来越多地批评很多 MBA 课程缺乏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新民晚报》最近的一项调查说,其中很多班跟普通的夜校相差无几。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唯一得到国际公认的商学院。 英荷联合利华的子公司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方求平说:“我在这个 EMBA 班学到特别的东西,就是要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中国很多公司考虑的问题都不超过一年。如果希望继续向前发展,这样的短视行为就必须改变,而这就是我们可以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在中国,市场推广方面的技术也很差。我们必须学会了解顾客,学会如何发现顾客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对许多案例的研究非常有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企业及公共关系部主任苏诗曼(Jean-Pierre Salzmann)说:“我们在亚洲顶尖商学院中排名 17。说内心话,我们对此排名有些失望。我以为应该会好得多。但是,我们被评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而且是排名榜中最年轻的一所。因此,结果并不是那么糟。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始的时候,中国市场对 MBA 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但供应却完全跟不上。北京的孙浩(28 岁)三年前看到对中欧三名来自北京的 MBA 毕业生的采访报道,当时,他们的月薪在 15,000 至 55,000 元之间。因此,他认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首选。 但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MBA 课程主任王建铆承认,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学校现在的毕业生开始的月薪一般在 8,000 至 12,000 元之间,因此,现在实现投资回报比以前困难。我们的学员依旧期望多挣一些,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因此,他们自己的期望也得调整一下。” MBA 毕业生的市场是个活跃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都增长得很快。王建铆主任说,开始的时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外资企业。“但他们现在也去国营企业、私营企业甚至乡镇企业。当然,这些公司也都拿出相当有竞争力的工薪。对于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这么做并不存在什么问题,甚至某些特殊行业的国营企业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指的当然不是那些负债的公司,而是指某种垄断性质的国营企业,比如电信、公用事业和基础建设部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毕业生现在都抱怨说,在人才市场上,他们遇到其它中国商学院 MBA 毕业生的竞争。其中一个人说:“我们也许是在中国最好的商学院里学习,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一点怎么办呢?聘请单位现在对所有的 MBA 毕业生都一视同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负责人一致认为,他们应该为学院多做市场推广工作。但是,苏诗曼认为,中国人才市场很快就会成熟起来。苏诗曼在法国座落在枫丹白露的 INSEAD 商学院和瑞士的 IMD 商学院做过类似的工作。他说:“我在宝洁公司工作时,他们就是根据学生毕业的商学院来付工薪的。对目前这个问题我们拿不出什么灵丹妙药,但是,我们会看到,对真正高质量的 MBA 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所增长,特别是当中国为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打开大门以后。中国公司将置身在国际环境中,面对着更激烈的外国竞争。” 菲希尔教务长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只雇用来自各行业前沿的教职人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只有 10 名核心教员,这个数字相当小,但是,按照菲希尔的看法,这一点并不重要。他说:“在中国,就跟在别的许多地方一样,人们喜欢数人头,但是他们都缺乏真正有国际背景的教师,缺乏在企业当过咨询人员的经验。智力比数字重要得多。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聘请到人。从传统上讲,一般商学院所雇用的教职人员总是超过所能雇用的能力。中国大多数商学院都没有富于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大多数教职人员都是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缺乏商学院要教授给学生的企业文化。在生气勃勃的商学院文化中,你必须跟大公司一样不断进取。我们就是想成为这样的一所学校。”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五年之后,本来不应再需要合作双方欧盟和上海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该学院尚没有达到可以在经济上独立的程度,因此,欧盟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再拨款资助五年。为什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尚未能达到财务独立的目标?苏诗曼说:“在头五年,我们增长的速度比计划快一倍。当公司为成长而投资时,一般很难盈利。但是,我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五年之后,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有能力自给自足。” 译者:李斯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