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跨国之爱
 作者: 顾蔚    时间: 2002年08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四期>>生活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特约作者: 顾蔚

    星期天的上午,在纽约唐人街的新苗艺术中心内,9 岁的苔丝(Tess Salvatore)正练习着手帕舞。随着音乐声,苔丝熟练地将手巾一甩,轻快地跑上叁步,然后接住摆个造型。她的父亲麦克•萨尔瓦多(Michael Salvatore)捧着给女儿的水和甜甜圈,坐在一旁欣赏。

    苔丝来自中国,她在一岁的时候被现在的美国父亲收养了。为了能让小苔丝接触到中国文化,麦克特地送她到新苗学跳舞。在新苗,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有不少美国父母和他们收养的中国孩子一起学习中国舞蹈,武术或者书法。

    “我喜欢到这里来,因为这里的其他小朋友都和我一样,长得不像自己的爸爸妈妈,”苔丝说。苔丝的父亲麦克是布鲁克林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8 年前他和妻子从天津接来了女儿小云。他们给小云取了美国名字“苔丝”,但仍然保留“云”作为孩子的中间名,而且还安排她上中文课,学跳中国舞。舞蹈学校老师们说,小苔丝已经是这里的小明星了,现在正排练准备去外地演出。

    麦克总是捧着零食看着女儿跳舞,在旁边一等就是两叁个小时,对女儿的宠爱程度不亚于中国父母对待自己的“小皇帝”。“这里的美国父母对孩子宠得不得了,我们老师稍微严格一点,他们就会向学校反映,”小学主任吴蓓蓓说:“他们对孩子真是太好了,实在能让人感动得流下泪来。”

    而美国父母们却说,对于这些孩子,怎麽爱都不够。戴安•亨特(Diane Hunt)收养了两个中国女孩,自己还有一个亲生儿子。为了照顾叁个孩子,她找了一份可以在家干活的翻译工作。两个女儿每天在学校学完普通课程之后再加上二小时中文课,下课后每周两次来到新苗学习体操和舞蹈,另外还有钢琴课。

    “我的两个女儿还是很羡慕我儿子,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戴安说:“我不想假装成中国人,但我希望能够尽量让女儿们多接触中国。”

    美国人 2001 年收养了 2 万名外国儿童,其中约 5,000 名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原来一向是美国家庭收养的儿童的最主要来源。自从中国在 1992 年开始简化外国父母收养中国儿童的程序之后,美国收养的中国儿童数量从 92 年 240 人激增了近 20倍。这些领养中国儿童的家庭已成立了一个“领养中国儿童家庭协会”(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会员达 5 万多人,分布在美国近 40 个州。

    随着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逐渐增多,各项针对收养家庭的服务行业也开始兴起。新苗艺术中心成立已经有 30 年了,原来主要针对美籍华人和新移民。面向被收养的中国儿童还是近年的事。学校老师说,收养中国儿童的美国父母往往特别注重给孩子学中文和中国文化艺术,而他们自己也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亲密的小团体。

    为了不让孩子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美国父母总会给他们买各种各样与中国有关的物品。虽然美国领养中国儿童的家庭不过 2 万来户,但是一旦一个大家庭有了个中国孩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会专门寻觅有关中国的礼品,孩子所在的学校也会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购买中国图片和书籍,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有感于此,北京人王晓宁在纽约布鲁克林创办了中国萌芽网(China Sprout)。该网站针对美国收养中国儿童的市场,专门出售中国传统礼品、中国服装和学习中文的书和磁带。经过 3 年的经营,现在该网站已经有了 7,000 个固定用户。

    中国萌芽网上最受欢迎的是靳羽西设计的东方人造型的玩具娃娃。这些娃娃在去年年初进入市场。羽西的设计原来主要针对的是美国 86 万亚裔女孩,却没想到这些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娃娃还获得一些特殊家庭的热烈欢迎。羽西收到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中,有一半来自全国各地收养了中国儿童的美国父母。

    “黑头发的羽西娃娃增强了我女儿的自信,希望您能设计白人妈妈抱着黄皮肤女儿的娃娃,”美国中部堪萨斯城的米歇尔•华特(Michele Walter)写道,落款是“一个中国女儿的自豪的母亲”。去年 诞期间,光是在中国萌芽上,就卖出了 1,300 个羽西娃娃。

    还有一些旅行社针对这些被收养的孩子,专门开发了寻根之旅。过去的一个世纪内,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了 12.5 万外国孩子。随着这些儿童长大成人,他们都很想回到出生地看一看,并造访当地的孤儿院。现在美国大约有近 20 家旅行社从事这类服务,每年约有 1,000 人回各国寻根。

    纽约华埠谭氏旅行社(Tam Travel Service)从事这一行已经有 8 年了。随着美国父母海外收养的热情逐渐增强,经理戴维•谭(David Tam)现在还开始组团前往俄罗斯、柬埔寨和越南。他说,去中国的团往往是一大家子一起去,一方面迎接孩子,一方面旅游,最多的一次有一家 8 人同去。

    麦克和夫人曾经抱着苔丝漫步在中国街头。“经常有人上来说,这个孩子真幸运,要到美国去了,”萨尔瓦多说。“其实真正幸运的是我们,苔丝给我们带来了那麽多欢乐,通过苔丝,我们还了解了中国。”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