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咖啡先生
 作者: Cora Daniels    时间: 2003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五十四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喝 4.75 美元一杯的法布奇诺咖啡的这个人把公司带进了《财富》美国 500 强

    作者:科拉•丹尼尔斯(Cora Daniels)

    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脸红了。他建立的咖啡帝国星巴克公司(Starbucks)首次登上《财富》500 强排行榜,刚刚听到这一消息时,通常不易激动的舒尔茨咧嘴乐了,他低头看著地面,脸上泛起小伙子脸上才有的那种红光。“不可思议”,他自言自语地说,好像对此感到很惊讶。过了一会儿,舒尔茨很快又恢复到了公司董事会主席的矜持神态。“要是站在这里说十年前我们就想到会登上美国 500 强,那就有点太狂了。不过公司从第一天起就有梦想,很大的梦想。”

    星巴克的故事,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不可思议”。当公司在 11 年前上市时,它只是在西雅图和邻近几个州拥有 165 家店面。当时,人们喝咖啡的习惯是早上来一杯 5 毛钱的那种,或者是在外出吃饭、服务员使劲向你推荐时喝一杯。持怀疑态度的人嘲笑 3 美元喝一咖啡的想法是在赶西海岸雅皮士的时髦。

    如今,该公司在没有出售许可权的情况下,已经在 30 多个国家开了 6,000 多家咖啡店,而且每天新开 3 家。华尔街的评论家认为星巴克在美国市场两年就会饱和。舒尔茨坐在办公室里,不耐烦地看著窗外西雅图港的铁路单调的景色。对以上说法,他嗤之以鼻:“那些谈论饱和的人显然不懂我们的商业战略。”

    这种战略很简单:对一个地区进行全面覆盖,尽管星巴克咖啡店互相之间会损 害对方的生意。一家新店通常会抢走附近一家老店 30% 的销售额,但公司认为这是件好事:这种星巴克店无处不在的做法降低了运输和管理成本,缩短了顾客到达星巴克店的路程,增加了一个地区内所有星巴克店的顾客流量。在最近一个星期里,有 2,000 万美国人在星巴克店买过一杯咖啡。一个典型的顾客每月光顾 18 次;没有哪一家美国零售商的顾客来访频率比它更高。自公司上市以来,销售额年均提高 20%。即使是在经济下降、其他零售商受到打击的时候,星巴克店的客流量仍每年增长 6% 至 8%。也许更突出的是这样的事实:星巴克是在几乎没有进行市场推广的情况下创造出以上业绩的,它用于广告的开支只占其年收入的 1%(零售商一般将收入的 10% 左右花在广告上)。

    尽管星巴克店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但它只夺得了美国咖啡饮用市场的 7% 和国外市场的不到 1% 的份额。确实,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咖啡是世界上除水之外的第二大饮料。[舒尔茨本人一天就喝 5 杯咖啡,他先是在家里喝一杯玛其哈朵香浓咖啡(espresso macchiato),然后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喝牛奶和巧克力少加 2% 的香奶咖啡(double-short 2% latte)。] 星巴克的目标是 到 2005 年在全世界至少开设 1 万家星巴克店。6 年前,星巴克在日本开了第一家国外连锁店,如今在美国之外已经有 1,460 家,散布于欧洲、太平洋沿岸、中东和墨西哥等地。这使它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舒尔茨说,“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处于孩提时期”,他在两年前担当起首席全球战略家的角色。他说,他想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能看到星巴克店。而在一个国家他格外想一展身手:这个国家就是意大利。

    美国人想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沿街叫卖意大利香奶咖啡,就像意大利人想在得克萨斯州卖烧烤一样,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前途,但意大利──非 常棒的咖啡之乡──在这位首席全球战略家心目中确实占有特殊位置。正是舒尔茨 1983 年的意大利之旅,在米兰呷他的第一杯意大利香奶咖啡时,形成了创办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星巴克的设想。此前,星巴克还是西雅图当地的一家连锁店。它以咖啡质量上乘而闻名,仅有 6 个店面,只卖咖啡豆──没有蒸泡咖啡(espresso),没有添加 Nut Crème 奶糖的法布奇诺咖啡(Toffee Nut Crème Frappuccinos),没有调制好的咖啡(ready-made coffee),等等。但这家小公司的销售主管舒尔茨从米兰回来后,决定创造美国版的意大利咖啡屋。四年后,在 34 岁时,他筹资 400 万美元,买下了星巴克(原来的星巴克经营者仍坚持只卖咖啡豆)。舒尔茨美国化咖啡屋的创意很快便付诸实践,一种商品得到了再生,星巴克成了一种文化图谶。其作为文化图谶的地位的一个证据是:《花花公子》正在编的一期杂志主题为“星巴克妇女”。

    沿著这条道路继续前进,星巴克创造了一个行业。根据咖啡专卖店协会(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的资料,90 年代初,当该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时,美国只有大约 200 间咖啡屋──在这里,喝咖啡实际上是主要活动,而不是陪衬。如今,美国则有 1.4 万间咖啡屋,这意味著这 些咖啡屋的大多数品牌不是星巴克,而是在 3 美元咖啡时代开始以来纷纷出现的夫妻店。星巴克元老奥林•史密斯说,“我们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了人们早上起床后的习惯,改变了人们享受的方法和约会的地点,这对我来说要比单纯打造一家公司更重要。”他曾帮助舒尔茨使公司上市,目前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舒尔茨说,与其说他的目标是想把星巴克建造成“《财富》美国 500 强”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如说是建立他曾希望他父亲能为之工作的那种公司。他父亲弗雷德•舒尔茨连中学也没毕业,做过一连串辛苦、低薪的工作──从工厂工人到卡车司机──奖励少,没有福利。舒尔茨说, “我父亲是个快垮掉的蓝领工人,他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没有受到尊重,这使他觉得很辛酸和愤怒。我想让星巴克成为不遗弃任何员工的公司。”如今,甚至临时工也能享受如医药费报销和股票期权这样的福利。

    我们聊了一天,谈话正要结束时,舒尔茨突然大声说:“我们还没谈咖啡的质量呢!”他特地允许《财富》人员参观星巴克的烘烤厂房──这是第一次允许媒体人士入内──以便让我们实地看一看怎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咖啡。尽管我们被要求发誓保守秘密,但我们认为,告诉别人星巴克咖啡的味道全 在于咖啡豆的第二次烘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星巴克在第一次烘爆以后继续烘烤咖啡较长时间,而第一次烘爆往往是大多数咖啡制造商停止烘烤的信号。

    星巴克成为全美 500 强用了十年时间。舒尔茨说,再过十年,他想跻身另一个公司数量少得多的排行榜:“我们想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和认可的品牌之一”。能打个比方像谁一样吗?“像可口可乐”,他说。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目标。

    译者:水刃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